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相關委、辦、局,有關單位:
為促進產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高效賦能實體經濟,支撐配套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需求,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制定了《上海市促進產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上 海 市 商 務 委 員 會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年7月3日
上海市促進產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
產業互聯網平臺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產業鏈上下游實體企業提供信息撮合、交易貿易、數字化供應鏈、物流倉儲、專業服務的創新型經濟業態,是鏈接現代化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重要節點,是通過平臺經濟深度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升長三角制造業企業發展效能的重要支撐。為促進產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高效賦能實體經濟,支撐配套現代化產業體系,營造規范有序發展環境,更好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需求,結合本市實際,現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要素市場改革,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全面落實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要求,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加快制造業綠色化發展進程,發揮產業互聯網平臺高能級作用,優化現代化產業鏈分工,掌控產業鏈話語權,打造強韌、完整、健康的產業生態體系。
(二)基本原則
——產業聚焦,數實融合。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能力,加速推動產業互聯網平臺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研發、采銷、倉儲等環節的數字化能力。建設“分領域、全品類、全鏈路”的產業互聯網平臺集群,打造“平臺運營+制造輸出”發展模式。
——技術創新,場景驅動。推動產業元宇宙、擴展現實(XR)、大模型、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與產業互聯網平臺深度融合,打造生產場景、采銷場景、運維場景,變革生產流程,提高生產庫存周轉率,提升生產效率。
——平臺賦能,生態提質。發揮平臺帶動效應,助力多領域、行業級、通用型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做大做強,打造強韌有力的數字化產業鏈體系。以功能性平臺集聚上下游,形成“上海技術賦能全國,資源要素上海調度”的生態格局。
(三)主要目標
聚焦產業互聯網平臺重點集群和制造業重點環節,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效能,推進業態集聚、要素提升,打造協同融合的產業生態。力爭到2025年,產業互聯網平臺交易額突破3.3萬億元;引育100家以上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其中30個以上的頭部平臺、10家以上的新上市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二、主要任務
(一)產業互聯網平臺“集群”發展行動
1.深耕重點產業垂直服務平臺。面向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需求,集聚產業資源和專業服務優勢,打造聚焦重點產業的平臺服務和創新產品。(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
——提升電子信息全鏈路數字化水平。推廣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在線采購交易模式,構建電子元器件的研發方案、產品、交易等數據庫和知識圖譜。打造面向集成電路全要素流程的“云采購”“云設計”“云制造”“云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進出口代理、訂單執行、倉儲配送、維修結算等集成電路一站式數字化供應鏈平臺。
——優化醫藥全渠道供給能力。推動基于產業互聯網的全鏈協同和高質量創新,促進創新藥、醫療設備等產品的應用和服務。面向醫藥銷售,運用制造執行系統(MES)、交易管理系統(TMS)、集成SaaS(軟件即服務)、區塊鏈等技術,整合藥企、經銷商等上下游供應鏈要素,打造醫藥領域數字化平臺。面向診斷需求,鼓勵平臺與公共醫療服務機構聯合開發DTP(直接面向患者)數字化藥房、在線診斷服務。
——提高高端裝備服務效率。聚焦港機運行維護,構建集成港機設備、備品備件、船舶信息、水文地理系統等多元化模塊的數字化平臺。聚焦核工業供應商管理,打造工業品集采招標、客戶協同互認等服務平臺。聚焦智能機器人全渠道需求,打造“自營+代理+第三方”供需交易商城,構建“專業級采銷網絡+系統集成+職業教育”的系統解決方案。
——發展汽車全場景服務。面向汽車產業鏈前端環節,推動第三方平臺基于智能營銷技術,應用區塊鏈與隱私計算技術實現數據的可信共享,提供符合客戶個性化需求的汽車銷售服務、功能選型服務和裝配選品服務,助力本土汽車品牌走出去。面向汽車產業鏈后端環節,鼓勵平臺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保險機構、整車廠、汽配廠,構建服務汽修門店的綜合平臺。
——構建先進材料產業鏈服務體系。面向鋼鐵全產業鏈需求,構建貫穿上游鋼廠到下游生產終端的智能化平臺,形成便捷式交易、網格化配送、智慧化加工的服務體系。面向化工試劑、能源材料應用,開發覆蓋實驗室需求的產品數據矩陣,提供科研試劑、特種化學品、科研儀器耗材、電子化學品等資源要素的整體解決方案,利用區塊鏈技術服務重要資源要素的過程監管。
——強化時尚消費品供需對接。推動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融合發展,鼓勵C2M(從消費者到生產者)個性化生產模式和全產業鏈平臺建設。聚焦食品供應鏈響應能力,推動食品類電商平臺自建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等環節的供應鏈設施。聚焦中小紡織企業降本增效,推動紡織業數字服務平臺面向原料商、紡織廠、印染廠、服裝加工廠開展基于生產數據分析的采購對位匹配服務。
2.推動工業品數字服務平臺擴品增量。圍繞產業鏈個性化需求,擴容1500萬個通用工業品產品品類,提升MRO(維護、維修和運營)平臺在線交易、智能物流、資金結算、供應鏈金融等一站式供采能力。圍繞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做強MRO平臺物料管理、供應鏈管理、運行維護等模塊,培育定制化、模塊化系統方案服務商。加快MRO核心數字產品研發,打造10個左右細分領域的工業品模型庫,發布20款左右基于平臺系統的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
3.強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全鏈賦能。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企業基于用戶需求開展個性化定制,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中小企業設計、制造、采購、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環節,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供應鏈金融創新。聚焦“兩網貫穿”新業態,加快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在底層技術側、業務需求側的貫通發展和商業合作,支持基于在線交互、訂單交付、個性化定制的平臺建設,實現數據驅動的規模化產品創新和敏捷制造。(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
4.做強專業服務平臺創新能力。聚焦柔性制造和虛擬生產應用,支持平臺在產業元宇宙、大模型、增強現實等未來技術上的研發投入,優化基于訂單驅動生產要素的專業服務平臺。聚焦虛實融合新經濟業態,支持平臺引入面向電商領域的垂類大模型等關鍵技術,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需求分析、精準投放、內容定制、創意設計等環節。聚焦交易效率提升,結合多模態大模型、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等技術,構建商品3D模型、虛擬試用、虛擬主播、虛擬貨場等智能場景,打造一批數字采購模塊,提供多感官交互的沉浸式線上購物體驗。聚焦節能降碳需求,基于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建設碳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碳核算、降碳技術、產品、金融等服務。(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商務委)
5.厚植工業原料數字服務平臺基礎優勢。聚焦鋼材、煤炭、有色金屬等大宗平臺模式,構建集在線交易、咨詢服務、數字化產品、供應鏈金融于一體的服務平臺,形成基于行業數據的大宗商品產業指數。聚焦大宗材料生產管理,開展基于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質量全流程管控與溯源管理,提供價格分析、智能倉儲、標準化寄售、集量采購、零單對接等一站式服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6.促進跨境產業數字服務平臺發展。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號召,推動頭部“絲路電商”加快國際化戰略布局。結合貿易產品特點,打造“小單快返”式柔性供應鏈生產模式,打通生產、庫存、倉儲管理等渠道,完善數字營銷、數據服務、進出口通關功能,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鼓勵平臺布局完善海外物流倉儲設施,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出海配套服務。發揮跨境平臺海外購的數字化優勢,打通制造業企業核心零部件、備品備件的采購渠道,提升產品集采分銷效率。(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上海海關)
(二)要素市場創新行動
7.助力載體招商。依托各區產業基礎和優勢,打造產業互聯網平臺總部基地,建設集總部運營、技術創新、場景應用、人才培育、區域招商等功能為一體的服務載體,深度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創新“產業鏈+平臺”招引用地模式,以“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入駐。依托特色產業園區、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提升園區數字化招商能力,打造“一園一特色一平臺”。促進產業互聯網平臺集群深度服務重點產業,吸引重點產業國內外頭部平臺在滬設立區域性總部、研發中心、采購分銷和財務結算機構。(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各區政府)
8.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結合本市與長三角一體化空間規劃布局,加快倉儲設施向專業園區集聚。盤活現有閑置和低效的倉儲用地,合理提升容積率和建筑高度,增加倉儲空間。優化土地復合利用方式,引導產業互聯網平臺將業務總倉、中轉倉、前置倉等倉庫建設為高層倉庫,建立智慧物流管理系統,利用地塊內的配套指標完善生產生活設施,實現集約節約用地。鼓勵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等載體,通過規劃完善,按需提升容積率,拓展產業空間。(責任單位:市規劃資源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
9.推進金融互助協作。加大產業互聯網平臺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和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融資擔保等金融組織深度合作,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推動金融機構與產業互聯網平臺聯合探索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可信模式,加大供應鏈金融服務力度。(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10.完善政策制度供給。支持產業互聯網平臺及上下游企業參與數電票試點。支持平臺設立研究開發、技術服務等研發型企業,符合條件的研發型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等優惠政策,鼓勵各區根據平臺上年度研發經費支出總額給予獎勵。探索小劑量科研用品白名單、備案承諾制,提升專業服務平臺通關便利度,支持通過長協價、組團價等方式降低平臺科研用品運輸鑒定成本。(責任單位:各區政府、上海海關、市科委、市稅務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11.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開展產業互聯網平臺應用人才“訂單式”培養,支持高校、行業協會組織工業品數據創新大賽,培養“產業+互聯網”復合型人才,孵化20個左右高質量創新項目。對符合條件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人才團隊創新項目予以支持,支持產業互聯網平臺研發核心人員申報上海產業菁英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對符合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專項獎勵條件的企業核心研發人員,按規定給予獎勵。(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2.加強數據安全監管。建設安全態勢感知、企業安全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產業互聯網平臺領域安全漏洞挖掘、滲透測試、威脅情報分析等工作,形成安全基礎知識庫。培育基于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全流程可追溯平臺,助力提升監管效率。圍繞數據安全合規要求,開展面向平臺企業的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和分類分級管理,推進重要數據和核心數據的識別備案工作。深化數據信息保護,實施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加強行業合規建設,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追責力度。(責任單位:市網信辦、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
(三)產業鏈場景賦能行動
13.開放全鏈路應用場景。引導央企、國企等大型制造業企業率先開放應用場景。推動大型制造企業通過系統對接方式開放數字化采購場景,運用平臺技術,提升貨流管理效率。圍繞大型制造企業產線物流、廠邊物流、廠內物流等場景,改造提升供應鏈數字化協同能力。深化大型制造企業自有平臺和專業化電商全要素合作,共建一批垂直工業品服務平臺和專業智能運維平臺,打造萬物互聯的服務場景。(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
14.加快賦能中小企業。發揮平臺高效優勢,打造中小企業“委托、聯合、即時”采購模式,降低采購成本。實施“平臺助企”行動,為中小企業提供一批生產管理、智能營銷、云端協同等產品,提升生產效率。開展工藝設計、快速原型、模具開發和產品定制等新業務,建設企業研發、生產、銷售、運維等全流程數字化服務能力。開展產業互聯網平臺領域的區塊鏈服務應用,建立基于區塊鏈的數據交換標準和數據交換平臺,降低數據共享協同的復雜度,提升中小企業產業鏈協同效率。(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
15.推動平臺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在數據賦能端,鼓勵產業互聯網平臺結合用戶需求,幫助一批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升產品性能。在研發設計端,推動產業互聯網平臺設立企業研發中心、設計創新中心,加快產品和服務升級。在生產制造端,鼓勵產業互聯網平臺向制造延伸,革新產品制造、生產組織和市場服務方式,通過“新技術+系統集成”模式,打造數字供應鏈系統,提升平臺服務能級。(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產業生態構筑行動
16.打響中國(上海)工業品在線交易節品牌。依托行業組織,整合“產學研銀媒”等社會資源,舉辦超百場專場活動,發布產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榜單和行業白皮書,持續提升交易節品牌影響力。聯合頭部平臺,成立數字化供應鏈產業聯盟,開發、開放100個左右交易節專屬的工業數字模塊,發布一批互惠互利的生態資源產品和旗艦平臺,鏈接長三角制造業生產需求,深度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提升上海平臺惠企服務力度。(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
17.建立健全標準規范。支持頭部產業互聯網平臺與標準化機構、行業組織、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快完善通用工業品分類標準和編碼規范。推動化工、集成電路、港機裝備等垂直產業平臺逐步完善專業化備品備件產品分類標準和編碼規范。鼓勵平臺加大對編碼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快編碼自動采集、智能分類編目等技術創新。鼓勵工業原料數字服務平臺面向風險防范需求,建立專業服務標準體系。(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
18.加速產學研成果孵化。建立產業互聯網平臺聯合創新體系,搭建平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平臺,聯合攻關產品核心技術。依托行業組織、科研院所,建立產業互聯網平臺產學研專家庫,定期更新重點平臺項目庫。(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對上海產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支持,強化省際間溝通協作。建立市級多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協同配合和統籌推進,積極解決產業互聯網平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構建市區聯動推進機制,堅持市場導向,支持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體系建設。(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二)強化政策支持
加大對產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的支持力度,鼓勵各區因地制宜,出臺產業互聯網平臺配套支持政策。發揮市、區兩級政府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對行業級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技術研發攻關、應用轉化落地等按規定予以支持。(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區政府)
(三)優化評價監測
探索研究產業互聯網平臺重點集群分類標準,圍繞產業互聯網平臺深化應用和創新發展,形成產業互聯網平臺重點企業目錄,開展產業互聯網平臺成熟度評價研究,建立運行監測體系,定期動態反應發展趨勢。強化頭部、高成長性產業互聯網平臺的跟蹤服務機制。(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統計局、市商務委)
原文鏈接:https://sheitc.sh.gov.cn/swyy/20230718/6590672312844aa0949ff9b9802070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