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支持廣州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以下簡稱廣州國家先導區)的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廣州國家先導區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抓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發展機遇,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牽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融合應用為主要導向,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園區為關鍵載體,以創新型生產要素匯聚為重要支撐,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技術賦能的聯動機制,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提供新動能。
二、發展目標
聚焦數產融合,圍繞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目標,抓好人工智能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著力培育核心產業集群,推廣示范應用,建設平臺載體,營造生態體系。到2023年,累計培育10家以上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軍企業,支持20個以上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打造300個左右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推出500個人工智能優秀案例和解決方案,聚集1000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開放智能網聯汽車道路1000公里,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持續提升,穩步建設數產融合標桿城市,為全國城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做出引領示范。
三、空間布局
圍繞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目標及產業基礎,構建“一核多點”的廣州國家先導區建設空間布局,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核心,參照《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產業導則》等文件要求,將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打造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策源地、集聚發展示范區、開放合作重點區、制度改革試驗田,引領各區“一區一特色”,探索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和標桿。
全市各區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省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園(創新創業孵化園)等為產業發展關鍵載體,持續提升基礎配套和政策配套,推進社會管理和服務精準化、智慧化,促進技術、人才、市場、環境等要素的高效協同,加速人工智能產業集聚。選取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主導發展方向、基礎較好的產業園區,持續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園區,不斷壯大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四、重點任務
(一)聚焦發展人工智能核心產業。
1.發展智能芯片。重點開展面向云端服務和行業終端應用的人工智能通用芯片研發,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開展高性能計算需求的中央處理器(CPU)、圖像處理器(GPU)、可編程邏輯門陣列(FPGA)及專用集成電路(ASIC)等芯片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發展面向智能運載工具、智能裝備、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等細分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芯片,支持神經網絡芯片、物聯網芯片等研發設計。(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委)
2.發展智能傳感器。重點發展傳感器設計、制造、封裝及測試技術,布局傳感器技術創新與行業應用,支持企業在微機電系統(MEMS)和新材料方向的新型智能傳感器領域加大研發力度。聚焦重點應用領域,加快汽摩電子傳感器、新工業機器人傳感器、醫療電子傳感器等產品研發,實現傳感器技術高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微功耗化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委)
3.發展智能軟件。支持面向云端訓練和終端執行的人工智能開發框架、算法庫、工具集等的研發,鼓勵開發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關鍵基礎軟件,夯實人工智能產業軟件基礎。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基于自主的人工智能開發框架,營造深度學習開源平臺基礎資源共享環境,構建合作共贏的應用推廣體系,幫助各行業利用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提升業務效能。(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4.發展智能裝備及機器人。大力推進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研發與制造,全面提升穩定性和可靠性,打破技術壁壘。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和物流機器人,并逐步拓展特定場景服務機器人研發及應用。大力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注塑機械、包裝機械等智能裝備,開展智能裝備的集成創新和應用示范。持續增強植保無人機、自動駕駛飛機、競速無人機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5.發展智能終端。繼續保持在4K智能電視、智能機頂盒等領域的優勢,打造世界級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形成完善的4K智能終端研發制造產業鏈。加強IWB(交互顯示產品)在教育、醫療、會議、零售等領域的滲透。發展車載智能終端、醫療健康、智能家電、智能照明等智能終端產品和設備,加強移動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可穿戴等領域智能終端產品創新,拓展產品形態和應用服務。(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教育局、商務局、衛生健康委)
(二)大力強化人工智能產業鏈。
1.聚焦關鍵共性技術突破。發揮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產業優勢,積極組織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承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揭榜任務和省市各類揭榜攻關、科技專項,以生物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測試評價、適應性導航等為主攻方向補齊技術短板,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支持龍頭企業和細分行業標桿企業推進應用型技術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斷提升技術精準度和安全性,支撐各類創新應用持續落地。(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國資委)
2.補齊基礎理論研究弱項。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合作,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前瞻布局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支持開展原創性強、非共識的跨學科探索性研究,爭取在深度學習理論、類腦智能計算、混合增強智能理論等領域取得原始性突破,為人工智能產業持續發展與技術突破提供強大基礎支撐。(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局)
3.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進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建設,打造國家、省級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深入建設人機協同開放平臺,鼓勵各類通用軟件和技術的開源開放,統籌各類政務云、公私有云等算力中心資源,支持廣州超算中心升級,規劃建設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下一代數據中心,構建多層次多類型計算能力。加快建設各類評估評測公共服務平臺,研發推廣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產品、技術及服務方面的評測方法與工具。(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4.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加強人工智能企業跟蹤服務,繼續組織人工智能企業入庫和骨干遴選,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以開源開放創新平臺集聚中小企業和行業開發者共同成長。加大對國內外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的招引力度,積極開展靶向招商和補鏈招商,支持企業在廣州建立總部,設立創新中心和孵化基地,落地一批產業鏈條急缺項目進行培育和加速。(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局,各區政府)
(三)打造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結合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發揮廣州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探索規范有序的場景分類促進機制,建立設計場景征集、審核、發布、對接等全流程分類管理工作流程,分期分批推出廣州城市機會場景示范項目建設揭榜掛帥任務,分行業應用領域部署不同賽道,開展常態化場景供需對接,推進國內外相關領域“鏈主”企業、獨角獸企業、創新型企業共同參與場景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深度應用場景示范。
1.AI+制造
促進制造業智能化提升。支持汽車、電子、石化、造船等傳統優勢產業行業龍頭企業加大智能制造應用場景開放力度,開展5G智慧化改造,打造精準遠程操控、遠程檢修維護、機器視覺檢測等典型應用。推動企業關鍵設備和核心業務向云端轉移,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化設計服務、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打造電子行業智能工廠、石化行業數字孿生、船舶行業標識解析等一批具備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能力的智能制造標桿場景。(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區政府)
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以推動傳統產業集群數字化、智能化、定制化改造為突破點,加大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箱包皮具、珠寶首飾、食品飲料、家具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智能化轉型,搭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平臺,圍繞產業共性發展需求,打造行業級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推動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融合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區政府)
2.AI+商貿
促進電商與生活服務深度融合。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鼓勵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面向社區開展便民綜合服務,促進線上平臺和線下社區服務機構相結合,提供社區生活服務、公共服務。推動餐飲零售、居家休閑、旅游出行等各類場景智能化,推廣生活服務網上預約、上門服務等業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民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
推動傳統商業智能化升級。支持在北京路、天河路、珠江新城等商圈搭建智慧商貿服務平臺,鼓勵企業運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大數據等技術,促進定制消費、智能消費、體驗消費發展。引導企業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商業模式,開展智能商店、智能訂貨、智能定價、智能客服、智慧運營等應用場景示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加快智慧物流發展。支持傳統物流企業加快裝備智能化改造,開展智慧物流裝備研發與推廣應用,利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機器人、5G等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打造智能倉儲、智能物流系統,優化信息處理、包裝、裝卸、倉儲、運輸、配送等業務環節效率,提高商貿產業供應鏈管理和物流服務智能化水平。推動干線物流、無人物流在南沙港和試點區域等開展示范和商業化運營,打造智慧物流示范園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交通運輸局、工業和信息化局)
打造智慧會展。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平臺,加強“云上廣交會”“智慧廣交會”建設,依托智能搜索、智能翻譯、5G、VR、4K等技術,充分利用線上直播、視頻會議等渠道打造云會展,依托三維高精度地圖重建、空間感知計算等技術,打造AI+AR數字智能展館,探索5G+4K、5G+AR/VR直播觀展,加快推動“線上數字經濟+線下實體會展”融合轉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3.AI+交通
重點發展自動駕駛。大力發展自動駕駛汽車智能感知技術,有序推進車端網聯化,加速車路協同場景突破,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平臺,推動全開放或半開放自動駕駛應用落地轉化。推動廣州市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建設,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及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延長智能網絡道路里程,推動網聯式自動駕駛規模化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公安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國資委,海珠區、黃埔區、南沙區政府)
推動智慧交通應用落地。打造廣州城市交通大腦,構建城市交通智慧感知平臺、綜合業務平臺,實現智能動態交通調度應用和靜態交通管理,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利用智能感知、智能安檢、無感支付等技術,加速智慧公交、智慧軌交建設,智能調配公共交通運力資源,構建智能公共出行體系。(責任單位:市公安局、交通運輸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國資委,各區政府)
4.AI+醫療
提升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和推進區域健康信息化、醫院信息化、基層衛生信息化、公共衛生信息化的標準建設和應用。優化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體系,建立統一、動態更新的全員人口、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衛生健康信息資源庫,完善跨機構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區政府)
創新智慧醫療服務模式。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積極發展在線診療、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等,深化智慧醫療公共服務應用,完善和規范智慧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多學科會診、個人智慧健康管理、個性化精準醫療等方面的應用,形成一批智慧醫療示范項目。(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
加大醫療機器人推廣應用。加強健康醫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智能化感知和管理能力,推動醫療設備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前瞻布局無人裝備使用適配。應用醫學影像智能輔助診斷等技術,提高診療效率。在醫院、診所、康復中心等醫療場景,推廣使用醫療機器人完成手術、康復、消毒、配送等工作,高標準建設國際健康驛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5.AI+教育
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和智慧校園建設。以5G、IPV6建設為契機為全市師生提供高速、通暢的網絡基礎環境。打造智能化校園,構建雙空間融合、虛實一體的新型智能教學環境,建設智慧教室、智慧圖書館、智慧實驗室、虛擬仿真實訓室、智慧實驗操作考試等智能教學和考試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教育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公安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智能化水平。建成廣州教育治理大數據平臺,初步實現教育治理現代化。市、區、校平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挖掘分析教育數據,科學輔助決策。在基礎教育階段推動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6.AI+文化創意
開展數字創意技術創新。加強游戲引擎自主研發,優化渲染功耗等特性,推進建設云游戲基礎設施,提供云引擎、云托管等優質云服務。支持人工智能在網絡新聞、文學等圖文內容的創作與編輯方面廣泛應用,實現智能化內容創作、跨媒體語義理解和多媒體內容精細編輯。鼓勵人工智能在影視、音樂與藝術等作品的剪輯、燈光、制作合成等方面廣泛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文化廣電旅游局)
發展數字創意設備制造。大力發展內容采集制造設備、智能終端、超高清現實等新型數字創意設備,提升內容制作、傳輸和使用相關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圍繞冰雪、足球、棒球、網球、馬拉松等運動虛擬項目和賽事,研發開發賽事周邊球鞋芯片、智能頭盔、智能球拍、智能化數字化的體育服裝等服飾、用品、文創產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文化廣電旅游局、體育局)
(四)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生態。
1.促進中小企業創新。持續深入開展人工智能精準賦能中小企業活動,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在中小企業普及推廣、深度應用。征集梳理重點行業領域人工智能應用需求清單,推進編制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相關供給目錄、需求目錄,組織供需對接活動。開展線下宣傳推廣活動,組織場景和應用標桿展覽展示,推進中小企業了解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字化專項和改造升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2.促進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吸引國內外一流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設立新型研發機構,引進高端研發資源。鼓勵高校、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力量與新型研發機構深入合作。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參與建設新型研發機構,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商業化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
3.強化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支持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合理合法應用。構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企業融資支持體系,推出專項信貸支持方案。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吸引風投創投等社會資本參與投資人工智能領域中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積極推動人工智能企業上市,鼓勵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
4.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支持開展人工智能行業細分領域相關政策法規研究,推動行業規則、法律法規的制定。完善人工智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助力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推動舉辦各類人工智能科普活動,提高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和應用水平。(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
(五)壯大人工智能人才隊伍。
1.完善人才培育體系。制定人工智能產業各層次人才認定標準和緊缺人才目錄,鼓勵在穗高校按照標準和目錄指導設置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引導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聯合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建設人工智能人才實訓基地,培養一批人工智能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增強人才對于產業發展的支撐。(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
2.強化高端人才集聚。梳理人工智能不同領域人才緊缺程度,有針對性地引進人工智能頂尖人才和團隊。在廣州市重大人才工程中,突出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遴選支持,對頂尖科學家和具有顛覆性技術的團隊給予“一事一議”政策。給予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從業者住房、子女教育和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按我市現有人才政策規定申報并予以支持。(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各區政府)
3.積極籌辦職業技能競賽。組織人工智能領域職工(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及省級職業技能競賽,優先將人工智能相關職業納入市級職業技能大賽重點項目,鼓勵人工智能企業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推動技術創新和技能水平提升。(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由分管市領導牽頭的廣州國家先導區聯席會議制度,全面統籌和指導廣州國家先導區的戰略布局和建設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結合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實驗區建設,推進建立協同推進和長效運作機制,加強與國家、省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規劃實施的銜接,確保各項工作按時按質推進。(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組織部等,各區政府)
(二)細化保障落實。
做好與廣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協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重點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市科技局牽頭加強人工智能技術攻關,市發展改革委統籌推進納入市“攻城拔寨”計劃或市重點項目計劃的重大項目建設。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等部門重點培育和匯聚各類高水平人才。各項工作任務牽頭部門應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計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場監管局,市委組織部等,各區政府)
(三)推進數字治理。
依托廣州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成果,夯實公共數據治理基礎,創新管理體制,把提升數字治理能力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途徑。提升“穗好辦”政務服務平臺公共支撐能力和“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平臺支撐能力,推進各部門核心業務改革和數字化,支撐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先導創新應用。擴大公共數據按需歸集和管理范圍,提高數據開放供給質量,利用市場力量推動數據流通,支持企業充分挖掘公共數據商業價值,深化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深度融合應用。(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四)強化區域合作。
推進與港澳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領域的規則銜接,積極與深圳在建設國家先導區方面開展深入合作。依托深圳人工智能龍頭企業集聚優勢,廣深聯合建設國家級、省級實驗室,推進基礎層環節創新資源整合。支持穗港澳人工智能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協同創新平臺,廣泛開展技術交流,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成果在三地轉化。積極參與“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治理和監管模式,落實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制度,探索個人信息跨境流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委,市委網信辦,各區政府)
(五)強化資金保障。
推動實施人工智能重大專項,加大對人工智能基礎前沿研究、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人工智能產業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強對企業的早期投資、長期投資、分階段連續投資和產業鏈組合投資。充分利用現有的政府投資基金,探索設立人工智能專項子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投資。(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各區政府)
(六)加大宣傳力度。
利用各類媒體宣傳推介廣州國家先導區建設成果及扶持政策,加大“廣州經驗”“廣州模式”的提煉力度,吸引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廣州國家先導區建設。依托各類論壇、會議打造國際化交流合作平臺,建設各類人工智能體驗載體,組織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交流推介,以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活動形式,提高全社會對人工智能產業的了解和關注。(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原文鏈接:http://gxj.gz.gov.cn/yw/zchb/zcwj/cyzc/content/post_7961973.html
圖文解讀:http://gxj.gz.gov.cn/yw/zcjd/content/post_797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