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杭州市“十二五”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
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市政府發展規劃協調會議制度的通知》(杭政辦函〔2011〕182號)精神,經審核批準,現將《杭州市“十二五”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前 言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經濟全球化進程在信息化時代加快向縱深發展的背景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已成為發展速度最快、技術創新最活躍、增值效益最大的一個產業。
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對于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提高地區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對杭州城市主導功能定位要求和《浙江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特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所指的信息服務業包括信息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服務業和信息內容服務業。規劃期限為2011~2015年,是“十二五”期間杭州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一、現實基礎和發展趨勢
(一)現實基礎
“十一五”期間,杭州市圍繞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按照“構筑數字杭州、建設天堂 硅谷”的戰略決策,通過規劃引導、項目帶動、資金扶持、政策支持等有效途徑,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取得了顯著成就。
根據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2009~2010城市軟件服務業競爭力發展報告》,杭州軟件服務業綜合競爭力指數在15個副省級城市和4個直轄市中居第4位、副省級城市第2位、省會城市第1位。目前,杭州市是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國家數字娛樂業示范基地、國家服務外包基地示范城市、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等一系列國家級產業基地。
1.發展成就
(1)產業地位顯著提升。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加速增長,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顯著提升。2010年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主營收入784.12億元(含電信運營收入132.47億元),比2006年增長102.58%;占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越來越大,從2006年的27.74%提高到2010年的38.08%,高于全國比重20個百分點;2010年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共實現增加值221.5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9年增長18.8%,高出服務業平均水平6.5個百分點。
(2)產業規模明顯擴大。
軟件產業總量規模繼續位居全省第一。軟件業務收入占全省81%,利潤總額占全省89%,上交稅金占全省85%。至“十一五”末,全市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80家,以軟件和信息服務為核心的上市企業累計達到27家;有15家企業入圍杭州市現代服務業百強企業;全市共有11家軟件企業入圍2010年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居全國第二位),2家軟件企業入圍2010年度中國自主品牌軟件產品前十強企業,18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有2家企業被工信部列為“首批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試點示范企業”和“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試點示范重點關注企業” ;2010年新認定軟件企業143家,累計達到984家;新登記軟件產品1030個,累計達到5864個。
(3)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優勢不斷顯現。
杭州目前已經形成以“民營當家、自主產權、內需為主、應用領先”為鮮明特征的“杭州軟件”品牌,杭州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在電子商務、金融財稅、工業控制、安防監控、建筑節能、集成電路研發和設計、數字電視、新媒體、動漫游戲、RFID研發應用、醫療衛生、服務外包和互聯網娛樂服務等行業應用軟件產業發展領域,已走在全國前列。其中:
電子商務飛速發展。2010年,全市電子商務服務收入達到110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比2006年的20.74億元增長430%。
物聯網產業發展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目前已有物聯網及相關企業近200家,年產值超過300億元,基本形成從關鍵控制芯片設計、研發,到傳感器和終端設備制造,再到物聯網系統集成以及相關運營服務的產業鏈體系。
云計算平臺服務業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杭州市已被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城市,龍頭企業針對政府、大中小企業和個人等不同用戶需求,積極探索軟件即服務(SaaS)等各類云計算服務模式。
數字電視及新媒體產業加快推進,數字音頻監控產業異軍突起。杭州是全國數字電視試點城市之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應用和產業開發開放互動發展的原則,整體平移發展數字電視,以互動電視、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為代表的新媒體產業已經輻射全國。目前杭州市數字電視、新媒體、視頻監控等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創造了一個在全國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推廣性、指導性的數字電視發展模式。
動漫和網絡游戲產業獨具特色。至2010年,杭州共有在冊動漫企業207家,生產原創動畫片40923分鐘,動畫片產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各城市之首。杭州是“中國國際動漫節”固定舉辦地,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
(4)資質認證和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
至“十一五”末,全市累計通過CMM/CMMI雙模評估企業達到146家,認定ISO27001企業21家,認定ISO20000企業3家;累計有3級系統集成企業42家、2級20家、1級11家。目前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等海外上市企業共有8家。2010年全市軟件技術和產品出口額6.52億美元。作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杭州服務外包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杭州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42億美元,2010年達到15.54億美元,比2007年多10倍以上,約占當年全國總規模的9%。2007年到2010年累計離岸執行額28.17億美元,年均增長122%。經過5年的努力發展,杭州市正朝著一流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目標邁進。
(5)產業環境日益改善。
“十一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先后編制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由“點”到“面”發展的若干意見》(市委〔2007〕19號)、《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意見》(市委〔2009〕20號)、《杭州市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杭政辦函〔2009〕282號)、《關于進一步推進信息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杭政〔2009〕2號)和《杭州市信息服務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杭信辦〔2009〕30號)等多個政策文件。原市信息辦還先后組織編撰了《中國電子商務之都互聯網經濟發展報告》(2009年、2010年)、《杭州市物聯網產業發展報告(2010年)》、《杭州市信息化專題調研報告和軟課題研究報告匯編》(2009年、2010年)等,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明確產業導向。
為了提升在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健全信息化人才發展的長效機制,打造結構合理、富有創業創新精神的IT人才隊伍,促進信息產業技術創新,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杭州市“萬名大學生創業實訓工程”的指導意見》(杭政辦函〔2008〕161號)精神,制訂并有效實施《杭州市“萬名大學生創業實訓工程”信息化人才實訓方案》。“十一五”期間,堅持訂單實訓、持證上崗、政府資助、促進創業原則,依托中介機構、在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三大力量,完善實訓監管與部門聯動兩大體系,圓滿完成信息化人才實訓任務。
為加快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推進信息服務業特色產業園建設,規范產業園的申報、認定和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間,根據《杭州市信息服務業特色產業園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全市共建成東部軟件園、西部軟件園、南部軟件園、北部軟件園,以及東方電子商務園、杭州電子商務產業園、下沙電子商務園、杭州市物聯網軟件園、五常西溪軟件園等21個特色軟件園(電子商務產業園),5萬平方米以上的園區(樓宇)超過20個;八區及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都有了1個或1個以上軟件園或電子商務產業園,“東、南、西、北、中”等特色軟件園(電子商務園)為各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推進了各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6)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杭州擁有大容量程控交換(軟交換)、光纖通信、衛星通信、無線通信等多種技術手段的立體化現代通信網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全國領先,是全國率先解決“最后一公里”、實現全城寬帶普遍接入的城市之一。截至2010年底,本地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636萬戶,城鎮居民每百戶固定電話擁有量為89.62部,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為163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200萬戶,每百戶移動電話擁有量為193.59部,全市因特網出口帶寬超過593G,因特網寬帶用戶210萬戶。通信網絡逐步向數字化、智能化、寬帶化、移動化方向發展,網絡規模、技術層次和服務手段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形成了由光纖網構成的寬帶信息骨干傳輸網絡,全網綜合通信能力在全國名列前茅,基本構建了“無線寬帶城域網、移動數字電視、移動多媒體網絡”綜合性、立體型的綜合網絡架構。
2.存在問題
(1)技術創新能力亟需提升。
杭州缺乏國家級大型、骨干研發機構和公共研發平臺,政府扶持的公共研發平臺發展不快,企業研發能力不強,軟件企業研發成本不斷提高,沒有與國內外先進研發機構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信息技術創新水平偏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信息產品較少,基礎軟件產品基本依賴進口。
(2)“兩化融合”有待深入推進。
由于體制、機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市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需求尚未被有效激發,傳統產業真正需要的“兩化”深度融合技術尚待“量身定做”。
(3)區域發展不平衡。
城鄉之間、區縣(市)之間的發展水平不平衡,區域性差別很大。杭州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主要集中在市區,五縣(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存在明顯差距,市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遠遠高于五縣(市)。
(4)關鍵要素有待合理配置。
高端人才供應不足(如IC設計)、企業規模擴張的土地資源受限、特色產業園區內設施配套尚待完備、高生活成本引發的人才流失嚴重,影響了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深度發展。另外,我市每年對IT相關企業的扶持資金多達10億元左右,但分散在各有關部門,企業未能充分享受或因分散資助未能達到預期績效。在政府采購方面,同等條件下對本市企業的傾斜不夠鮮明。
(二)發展趨勢
1.全球發展趨勢
產業規模平穩增長,業務重點發生轉變。受全球經濟復蘇對信息技術服務需求快速增加的驅動,2010年全球信息服務市場規模達到8061億美元,增速達7.5%,增幅比2009年提高3.2個百分點。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信息服務產業增速有所下降,但產業總體趨勢持續好轉。全球大型信息服務企業進入調整期,將業務重點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從技術、產品提供商向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商轉變。未來,全球信息服務產業規模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并成為整個信息產業發展中的最大亮點。
技術產業融合加深,新興業態不斷涌現。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高速傳輸技術等新技術日趨成熟,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廣播電視技術不斷融合和滲透,為信息服務發展奠定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技術基礎。云計算及相關技術的發展應用,激發了用戶對信息服務的需求,也為用戶享用信息服務提供了便利的途徑。到2015年,全球云計算產業的總規模預計將超過220億美元。同時,電子商務、在線支付、軟件即服務、網絡游戲等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技術創新成為關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網絡接入成本進一步降低、帶寬持續增加、接入方式更加多樣化,為信息服務提供了優良環境和廣闊空間。技術創新成為競爭的關鍵,新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趨于無形,技術業務創新引發產業價值鏈不斷延伸。在技術日新月異的環境下,產品和服務更新速度明顯加快,新業務形態不斷涌現。
資源整合速度加快,并購重組熱度不減。從產業特點和企業規模看,信息服務企業兩級化現象逐漸明顯,行業分化不斷形成。不同規模的企業用戶對信息服務需求的差異,帶動小型軟件公司在特定行業、領域的細分市場獲得生存空間。同時,同業競爭的日益劇烈,使得中小企業發展機會受限,大型軟件公司的穩固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不久的將來,信息服務領域的并購仍會繼續上演,資本再次成為并購中的重要籌碼,大型軟件企業將不斷通過并購實現規模效應和資源的整合。
2.國內發展趨勢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軟件技術發展趨于網絡化。2010年,我國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3萬億元,是2005年的3.4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占電子信息產業產值比重從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軟件服務業和網絡化深入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技術服務在軟件業務中所占比重穩步上升,新興網絡應用軟件快速發展。網絡化成為軟件技術發展的基本方向。在網絡化趨勢下,行業競爭打破了區域、國別的界限,呈現全球性競爭的態勢。
產業集聚效應明顯,軟件產業向服務化轉型。2010年,廣東、北京、江蘇、山東、遼寧、上海、浙江、福建、四川9個省(市)的軟件業務收入之和占全國86.5%。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示范帶動作用和影響力快速提升。2009年,國內年收入超億元的軟件企業已逾1000家,其中6家收入超過50億元,3家超過100億元,大企業日益成為產業創新和規模發展的主導力量。軟件企業從提供單一產品或系統,演變成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性服務。按照用戶需求動態地提供計算資源、存儲資源、軟件應用的云計算成為軟件服務化的一種主流模式,軟件企業不斷加快服務化轉型,向用戶提供軟件服務所帶來的體驗成為競爭的決定因素。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軟件技術和產品逐漸體系化。“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科技重大專項的順利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自主可控基礎軟件的創新和發展,顯著提升了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互聯網應用軟件、企業管理軟件、游戲軟件、信息安全軟件等領域的產品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產品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市場份額持續擴大。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和應用軟件相互滲透,向更加綜合、廣泛的一體化軟件平臺的新體系演變,硬件與軟件的整合集成,降低了信息技術應用的復雜度,能夠適應靈活多樣的用戶需求。體系化趨勢下,軟件的競爭從單一產品的競爭發展為平臺體系間的競爭,未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將圍繞主流軟件平臺體系構造產業鏈。
產業帶動效用不斷顯現,“兩化”融合繼續推進。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與眾多傳統工業不斷實現融合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的高附加值化、低碳化、綠色化,推動了各地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改變,專業化的軟件系統和信息技術服務支撐了城鄉綜合服務,市政管理、社會信用等跨部門、跨平臺信息系統的建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重大支柱產業起到了全面引領支撐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軟件技術和產業正步入高度分化基礎上的深度融合階段。一方面,軟件的技術體系、業務領域越來越專業化;另一方面,軟件與硬件、軟件與網絡、產品與業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相互融合不斷深化。融合化趨勢使得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與用戶的利益更加趨同,催生了大量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中的基礎地位使軟件獲得廣闊發展空間。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目標,按照“構筑數字杭州、建設天堂硅谷”的戰略決策,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需要為導向,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進城鄉統籌,帶動充分就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分層次、有重點地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把杭州打造成資源集聚、特色明顯、保障健全、布局合理,最具競爭力的“中國軟件名城”。
(二)基本原則
——自主創新,示范引領。加快培育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強化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業務創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重點核心技術,提升產業層次;發揮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企業、示范工程的引領作用,帶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轉型升級,深度推進。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深度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充分整合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持續推進軟件和信息服務在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的滲透和應用,引導產業向高端化、規模化發展。
——優化布局,集聚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繼續深化特色園區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依托重點園區,匯聚優勢資源,不斷增強區域產業發展協調性,加快形成產業集聚的新優勢,提升特色領域的產業集聚效應,引導產業向集聚化、集群化發展。
——立足應用,培育市場。立足應用需求,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培育和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拓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應用領域,大力引導信息消費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加大扶持,推進合作。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推進對外合作交流,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與傳統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結合,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機制,推動產業國際化發展。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到“十二五”末,杭州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2000億元;全行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5.7%以上;構建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一流的產業體系,進一步優化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提升產業對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能力,努力使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成為全市現代服務業規模最大、發展最快、活力最強的產業,成為杭州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加快天堂硅谷建設,將杭州建成中國軟件名城、全國電子商務中心、互聯網經濟強市。
綜合競爭力目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綜合競爭力指數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三位。
創新服務目標:在信息服務、工業軟件等行業應用領域,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物聯網、電子商務、新媒體等領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業態;信息服務能力國內領先,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的行業應用軟件達到30個以上,形成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知名品牌40個以上。
企業培育目標:培育年收入超百億元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大型企業集團2家,培育年收入五十到百億元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大型企業集團3家。上市公司、全國軟件百強、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數居全國第一方陣。
人才培育目標:力爭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領域引進20名左右中央和浙江省海外高層次“千人計劃”人才;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人才總量達到60萬名,其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5萬名、專業技術人才20萬名、高技能人才10萬名;新增創業實訓大學生4萬名,新增就業人數超過6萬名。
三、重點布局和主要任務
(一)發展重點
“十二五”期間,杭州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將抓住歷史機遇,以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契機,重點發展互聯網相關產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物聯網、云計算、行業應用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基礎軟件、信息安全、服務外包、數字文化產業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
1.互聯網相關產業
大力推進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相關產業,推動電子商務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應用領域拓展有機結合、電子商務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相互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滲透融合,推進電子商務與工業、農業和其它第三產業的融合。
推進第三方綜合性電子商務公共平臺建設,構筑面向中小企業的行業性電子商務平臺和面向社會服務的綜合性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積極推進新一代移動電子商務系統的應用,推進云計算等新興服務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推進網絡媒體、即時通訊、搜索引擎、網絡游戲和移動定位服務等互聯網相關產業的發展,努力創建互聯網經濟強市。
2.下一代廣播電視網
進一步擴大數字電視的覆蓋區域和農村數字電視的建設,大力推進全媒體數字電視業務的開展,推進高清電視、網絡電視、交互式電視、3D數字電視服務。
加快開發以電視機為基礎的數字家庭信息終端,以手機電視為基礎的手持信息終端,構建以城市電視為基礎的公共信息終端,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培育形成新一代數字電視產業鏈。
3.物聯網
以產業培育為主線、示范工程實施為牽引、關鍵技術攻關為突破口、公共平臺建設為支撐,著力推進網絡建設、技術應用、產業發展“三位一體”協同發展,逐步完善融技術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產業化應用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
培育各類物聯網應用服務,積極構建物聯網網絡基礎平臺、物聯網技術創新支撐平臺以及物聯網信息和中介服務平臺。
4.云計算
培育SaaS(軟件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等云計算服務,推進云計算中心(平臺)建設,完善云計算服務體系,構建起完整的云計算產業鏈。
做強做大云計算行業應用服務示范、云計算服務平臺建設、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突破高端服務器與數據存儲技術、云計算基礎平臺軟件技術、行業云服務平臺技術、云計算管理與安全技術等關鍵技術瓶頸。
5.行業應用軟件
重點開發為金融、財稅、工業控制、商業、旅游、交通、公安、醫療衛生、教育、外貿、城市管理等各行業信息化提供服務的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解決方案。
推進自主工業軟件發展,培育龍頭企業,提高本市工業產品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軟件配套率;加強視頻監控相關軟件系統的研發,包括報警視頻復合監控技術、智能視頻分析、海量報警服務平臺以及家居安防產品的研發,建設公共安全和平安城市平臺,進一步鞏固視頻監控領域的優勢地位;提升節能環保、數控裝備、儀器儀表、紡織機械、城市管理、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汽車電子、醫療電子、信息家電、物流等領域嵌入式軟件的開發應用水平。
6.集成電路設計
提升嵌入式IP核、系統級芯片(SoC)等高端芯片以及面向數字電視、物聯網、RFID、4G通信、云計算、信息安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專用集成電路的設計開發和應用水平。
加大在手機芯片、IC卡芯片、數字電視芯片、通信專用芯片、多媒體芯片、物聯網傳感芯片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在通用CPU、存儲器、微控制器、數字信號處理器等量大面廣的通用集成電路產品方面加快形成新優勢。
7.基礎軟件
支持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和面向智能手機、數字家電、汽車電子等領域的嵌入式軟件平臺。
適應新型應用環境與計算平臺對數據庫管理系統提出的需求,強化自主創新、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業、面向云存儲的海量數據管理系統及工具,并面向應用需求進行特色功能擴展,實現產業化。
以高效、可信、自適應和服務質量保證為突破口,研制網絡應用服務中間件及相應的集成和開發環境,支撐政務信息化和重大行業信息化應用,并形成有較強競爭力的中間件產品。
8.信息安全
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先進的信息安全技術,結合自主研發,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先進可靠的信息安全企業集群;加大系統防護技術、安全檢測技術、安全響應技術、災難恢復與備份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安全加密、電子認證、網絡防御、應急響應、容災備份、安全測試、風險評估等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的水平及產業化程度。
9.服務外包
圍繞打造國際知名的金融服務外包交付中心、國內領先的軟件外包開發中心和中小企業托管應用管理中心目標,積極推進在岸和離岸信息服務及軟件外包,重點推動金融、電信運營、動漫制作、托管應用管理、應用軟件開發與維護、嵌入式軟件產業服務外包,進一步拓展美歐、日本等海外外包市場。鼓勵發展面向國際市場的呼叫中心。
推進服務外包合作對接平臺及載體建設,開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宣傳推薦,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外包骨干企業,提高服務外包的層次和水平。
10.數字文化產業
培育基于網絡的數字文化內容服務,加大對題材新穎、市場看好的原創精品的扶持力度,打造品牌作品;發揮比較優勢,承接國際特色動畫外包業務;扶持一部分有核心技術、有內容資源優勢、有市場和有良好管理團隊的企業快速發展;積極推動文化、出版、影視等信息內容產業向數字化方向發展。
培育具有影響力的數字出版內容提供商、技術提供商和終端提供商發展壯大,打造具有特色的數字出版產業園區,形成貫穿數字內容制作、出版、印刷、傳輸發行和消費的產業鏈;借鑒國外數字閱讀終端推廣模式,整合數字閱讀終端研發與生產企業、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資源、3G移動運營及互動娛樂企業等,建立完整的數字閱讀器產業鏈。
壯大動漫游戲、數字出版、數字化教育培訓、數字圖書館、網絡音視頻、手機閱讀等數字文化產業服務,走出杭州特色的數字文化產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之路。
11.信息基礎設施
以電信運營商全業務發展和LTE建設為契機,推動電信網與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在技術和服務上的融合,推進電信網絡向IP化、寬帶化、無線化、智能化發展,促進電信業務重心由傳統電信服務向綜合信息服務轉變;通過提升信息基礎設施能級,提高業務管理水平,改善信息通信服務能力,不斷降低通信資費和商務成本,帶動電信運營、設備制造、內容提供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促進4G網絡建設,構建以LTE+3G+WIFI為主的多層次、廣覆蓋、多熱點的無線寬帶網絡。加快TD-LTE等網絡建設,推進不同3G技術向4G融合,有效提升網絡的信號覆蓋和系統容量水平。在商業區、交通樞紐、行政中心和公共活動中心等區域,加快新建WIFI無線熱點,逐步與LTE和3G網絡共同構成無縫覆蓋的無線寬帶網絡。
加強功能型服務設施建設,大力拓展網絡增值業務。加快建設提供存儲、轉發、災備等互聯網業務的高等級、綠色節能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為本地企業提供一站式外包服務,滿足現代服務業需求。加快超級計算中心建設,不斷完善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功能。
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改善信息通信服務環境。面向對國際互聯網有特殊需求的企業、機構,建設互聯網精品網,提高服務質量和訪問速度,為現代服務業提供基礎信息通信支撐。
(二)產業布局
根據杭州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現有產業布局,按照優化產業集聚和符合國家、省、市產業布局原則,依托杭州市各區、縣(市)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十二五”期間,以“信息港”、國家級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國家級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省級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為龍頭,將園區特色與區域特色有機結合,形成各園區和區域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一港四區多點”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效應。
“一港”
——信息港。以杭州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核心,依托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分布于全市的特色園區,進一步推進信息港建設,積極扶持和發展以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重點的信息產業,全面促進經濟與社會信息化。重點發展互聯網經濟、物聯網、云計算、服務外包、應用軟件和數字文化產業,重點推動行業應用軟件的優勢向“核高基”延伸、核心應用向工業、農業與服務業延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由主城區向各區、縣(市)延伸。將杭州打造成我國重要的軟件研發基地、產業化基地、產品出口基地,建設成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最具創新能力的“信息港”和中國軟件名城。
“四區”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依托國家通信產業園、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和東部軟件園等特色園區,以互聯網、物聯網、文化創意三大新興產業為重點,形成以數字移動通信為特色,涵蓋從關鍵元器件、專用芯片、核心軟件到通信設備產品、終端產品、標準研究等諸多環節的現代通訊設備制造和服務產業鏈;大力發展軟件中間件、信息安全和嵌入式軟件,發展軟件外包業務,逐步形成以網絡軟件、嵌入式系統和基礎平臺為支撐,以行業應用IT服務等為特色的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鏈;扶持發展集成電路設計和數字電視產業,逐步形成以集成電路設計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引進與培育相結合,努力形成以卡通形象為核心的數字文化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動畫、游戲產業鏈;鼓勵發展以大企業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平臺和云計算平臺的建設,全面推進電子商務之都建設;培育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的創新和研發產業體系,建設“兩化融合”示范區的研發核心區域。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國家計算機與網絡產品產業園、下沙高教園區14所高校和特色軟件園,在鞏固提升電子通信、集成電路、軟件開發、計算機與網絡產品、電子儀表等信息產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信息系統的設計、集成實施、系統運維等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能力,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不斷向價值鏈兩端延伸;重點發展以集成電路設計、軟件設計開發為重點的設計開發服務;積極推進綜合材料為主體的半導體產業規模化,引進測試、封裝等關聯企業,優化產業鏈,搶占半導體產業競爭制高點;圍繞建設國家級計算機及網絡產品產業園區,大力引進一批高精尖項目,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建設省內重要的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基地、產學研結合綜合改革先行基地、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共同發展的新型工業基地。
——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依托西湖區、科創產業集聚區核心區塊余杭創新基地中心區和臨安青山湖科技城以及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積極培育大城西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區。密切與浙江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在杭高校的產學研合作,以電子信息技術研發及服務為基礎,結合工業信息化、商貿信息化和社會服務信息化的實際需求,重點發展嵌入式軟件、基礎軟件、通信軟件、信息家電、工業電子、行業應用軟件、電子商務、物聯網、集成電路設計、行業應用云計算平臺、軟件服務外包和數字文化等產業。以應用電子與裝備業作為遠期產業的拓展方向,建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集聚國內外一流科技資源,為浙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制造業提供強大的創新引擎,建設“和諧杭州”信息服務研發應用示范區。
——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依托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發揮政策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以嵌入式為主,提高傳統產業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工業控制軟件;加快突破以汽車電子和先進裝備制造為主的電子信息產品研發、生產和服務;著力提高為傳統行業信息化改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系統裝備的能力,重點發展為機械、化工、醫療、輕工傳統優勢行業信息化改造應用服務的產品和技術;重點提升以行業信息平臺為主的信息服務業;依托傳統產業的集聚優勢,大力發展服務于行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努力培育紡織化纖、羽絨、花邊、旅游、農業土特產等專業特色網站;建設面向全國、服務全國的網上信息發布、交易、結算平臺,爭取成為中國行業信息中心;促進傳統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的大幅提升,建設“兩化”深度融合示范區。
“多點”
依托現有分布于全市主城區的特色軟件園(電子商務產業園)以及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杭州信息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等國家級產業基地的發展優勢,重點形成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創新和研發產業體系,為各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提供良好的載體,結合樓宇經濟發展,推進各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蕭山區依托大江東產業集聚區、余杭區和臨安市依托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富陽市依托國家(富陽)光纖光纜產業園,加快發展相應信息服務產業。加快特色軟件園(電子商務產業園)、產業基地和產業集聚區向桐廬縣、建德市、淳安縣等縣(市)的技術服務和應用輻射,形成有梯度分明、區域協調發展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布局。
(三)主要任務
“十二五”期間,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概括為“1+2+3+4”十大任務,即“一大培育”、“兩大完善”、“三大強化”、“四大深化”。
1.培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新業態,開拓信息與服務產業新領域。
率先在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生產與物流、智慧城市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啟動示范應用工程建設,逐步構建集研發、生產、應用、推廣于一體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和產業發展格局,確保杭州市位居全國物聯網產業第一方陣。
依托云計算龍頭企業,圍繞商務云、媒體服務云、金融服務云、公共服務云、電子政務云、園區服務云等領域構建杭州市云計算產業鏈條,切實做強、做大云計算行業應用服務示范、云計算服務平臺、云計算基礎設施等。
以移動電子商務為核心,整合互聯網與移動通信技術,重點圍繞移動電子商務、移動內容服務、移動搜索、移動網游、移動金融服務市場平臺和體系的建設,逐步構建集研發、應用、推廣于一體的移動電子商務產業體系。
以網游、動漫、數字出版為核心,培育數字文化的內容服務和外包業務,積極推動文化、出版、影視等信息內容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方向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企業自主創新。
圍繞建設創新型城市目標,以申報建設一批國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大企業重點實驗室為契機,強化產業技術原始創新能力,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技術,緩解技術瓶頸約束,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國內行業標準的制定;鼓勵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對于重大信息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給予財政和政策支持;完善“政產學研”合作機制,引導企業走政府為引領、企業為主體、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的新型“政產學研”技術創新道路;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大力支持基礎公共服務平臺、軟件開發平臺、動漫游戲開發測試平臺、集成電路測試平臺等公共平臺建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
3.完善四大平臺建設,優化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產業發展環境。
建設人才實訓平臺:發揮好境內外行業名師和著名培訓機構作用,繼續構建并完善覆蓋高、中、低三類人才的培訓和實訓體系,不斷完善培養、吸引、壯大人才的機制,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著力解決人才結構失衡問題。
公共服務和技術平臺:鼓勵園區、企業建設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整合資源,創新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作用,不斷提升決策咨詢服務水平。
投(融)資平臺:發揮好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有效推進企業與全市的相關投(融)資平臺對接。用足用好市、區(縣、市)兩級創投引導基金,辦好市創投服務中心,擴大與風投機構的合作,加快跟進投資、階段參股,以風投促商業模式創新,帶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產業合作交流宣傳平臺:把“中國杭州電子信息博覽會”打造成產業展示平臺、招商引資平臺及產業升級轉型平臺。以園區為平臺,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加強與國際知名企業的交流互動,使“杭州軟件”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4.強化行業應用軟件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壯大國產軟件。
抓住“兩化”融合、物聯網發展和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興電子信息培育和發展的有利時機,以骨干軟件企業為主力,通過政策支持和引導,重點推廣、支持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軟件、嵌入式軟件和應用軟件;鼓勵更多的企業從行業應用向“核高基”基礎核心研發延伸,參與“核高基”項目的申報和共建,不斷提高我市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提升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壯大國產軟件產業,實現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再創業、再發展。
5.完善特色園區建設,強化產業集聚。
以杭州“東西南北中”特色軟件園(電子商務園)和產業基地為載體,加快完善特色園區建設,強化產業集聚。依托特色園區內的管理機構和企業,通過行業協會、中介組織,搭建促進服務平臺,促進全市80%以上軟件企業入駐園區,并形成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園區服務平臺。把特色園區打造成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集聚區、全國“兩化融合”、“云計算”和“物聯網”的示范區、改革創新的試驗區,推動產業集聚和資源整合。
6.強化軟件服務外包,打響“杭州外包”品牌。
堅持離岸和在岸并重,應用軟件與嵌入式軟件并重,信息技術外包、流程外包和研發外包并重,強化服務外包合作對接平臺及載體建設,開展大型骨干企業信息技術部門的剝離試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覆蓋面,加強服務外包招商,助推企業CMM/CMMI雙模論證,打響“杭州外包”品牌。
7.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根據“全面滲透、加速轉型、深度應用”的原則,實施“雙百工程”(百名IT老總與傳統企業老總的對話、互動,制定發布《百項企業信息技術典型應用解決方案(產品)推薦目錄》),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的業務對接應用,全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以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企業信息化管理、電子商務和嵌入式系統等行業應用軟件及工業控制集成芯片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快骨干企業、重點行業和產業集群的“兩化”融合進程,助推全市產業轉型升級。
8.深化電子商務創新工程,建設互聯網經濟強市。
充分利用杭州市作為“三網融合”和4G試點城市、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的電子商務中心城市及3G市場的有利條件,以研發和實施新一代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建設為核心,以完善網上支付體制、優化互聯網安全體制和網絡環境、建設第三方綜合性電子商務公共平臺、構筑面向中小企業的行業性電子商務平臺和面向社會服務的綜合性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為抓手,以“兩化”深度融合、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企業為契機,通過創新電子商務模式、積極培育和引進網商、深化電子商務特色園區建設,加強對互聯網的利用和管理,提升杭州市電子商務產業創新能力和持續的可發展性,確立杭州“中國電子商務之都”、“全國電子商務中心”的地位。
9.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完善綜合信息服務產業鏈。
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進程,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加快拓展和完善內容策劃、制作、加工、分發、交易、服務、網絡、業務運營平臺信息服務載體平臺的建設,構筑完整的綜合信息服務產業鏈,不斷提高網絡增值服務水平,逐步建立適應本市的市場競爭機制和業務合作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豐富、個性化、多樣化的綜合信息服務。建成全國“三網融合”設備生產、系統集成和服務基地、全國“三網融合”的示范城市。
10.深化大企業培育工程,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
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購并、上市等方式,開展資本運營,實現低成本擴張,成為行業標桿和領軍企業,促進中小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發展壯大。加強引導,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積極與風投機構開展合作,用好種子基金、天使基金、擔保基金、債權基金等,幫助企業做大做強,爭取有更多企業進入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百強、中國電子元件百強、全國軟件百強;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強、中國軟件100強、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上市軟件企業等來杭州投資落戶、設立企業總部或研發中心,從而發展一批大集團、引進一批大企業、做強一批特色優勢企業、培育一批高成長企業、集聚一批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杭州市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
四、政策引導和保障措施
1.加強政策引導,做好統籌協調。
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切實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完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統計和考核制度。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產業布局和發展重點,抓緊推進相關項目的組織實施。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研究出臺進一步扶持發展杭州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和實施細則,優化產業政策環境,保障主要任務的順利推進。
政府在產業資源配置、產業發展規劃中發揮更重要的務實作用。通過出臺前瞻性的規劃、設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專項資金和積極落實相關配套政策等,為互聯網相關產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物聯網、云計算、行業應用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基礎軟件、信息安全、服務外包、數字文化產業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明確的政策指導和強大政策保障。
2.加大扶持力度,助力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切實落實支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財政、稅收、信貸、土地、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健全和完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相應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健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加強對重大項目的培育和支持,選擇典型項目進行重點培育,在人、財、物上予以重點保證;加強公共服務平臺、招商引資和信息交流平臺等建設,著力提升政府對行業、企業發展的引導和服務能力。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本土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對于重大信息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優先安排財政支持,優先安排出口退稅,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優先上報國家、浙江省的支持項目。建立重大信息技術項目研發與產業化專項基金,對具有良好市場前景和對產業鏈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技術研發項目,從資金上給予重點支持。
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針對重大課題適時組織企業聯合攻關;政府對于在優勢領域加強關鍵技術研究和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競爭力較強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
3.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優化人才環境。
充分發揮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企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鼓勵采用“訂單式”教育、“定制式”培養等方式,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實用型人才。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提高工作效果,吸引更多海內外高端人才來杭創新創業,推動人才國際合作和人才互認,鼓勵各地政府制定并落實相關政策,在住房分配、子女就學、戶籍遷入、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
4.規范行業秩序,培育市場需求。
健全完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加快完善有利于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行業標準和重要產品、服務技術標準體系。加強行業自律、行業監督和行業管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促進有序競爭。規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市場秩序,預防和嚴厲打擊計算機違法和網絡違法,鼓勵相關企事業單位申請專利、注冊商標和開展軟件著作權登記,營造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培育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信息產品和服務的消費市場,引導企業、個人和社會的消費和投資,支持企業大力發展有利于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拓展市場空間,帶動就業。通過政府采購國產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擴大內需市場,對部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或服務倡導政府首購和給予貼息支持。
5.加強合作交流,深化國際合作。
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結合杭州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特色,搭建各類合作交流平臺,深度開展國內外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加強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
大力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發揮各種合作機制的作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和重大項目引進力度,鼓勵國內外知名企業在我市設立研發機構、服務中心和地區總部。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積極提供出口信貸、保險等政策支持和服務,支持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市場營銷及服務機構,開拓國際市場,大力支持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準在海外推廣應用。
原文鏈接: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21/7/2/art_1229541472_389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