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辦,區直各單位,駐區各單位:
現將《深圳市龍華區打造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實施辦法》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9月26日
深圳市龍華區打造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實施辦法
為貫徹落實《深圳市培育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深圳市支持開源鴻蒙原生應用發展2024年行動計劃》,促進龍華區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擴規模、提質量、增效益,特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扎實推進國家、省、市軟件產業發展戰略。依托軟件產業基地建設,為龍華匯聚軟件產業企業、人才、技術、金融、服務全要素,持續壯大存量企業,挖掘引進增量企業,將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建設成為全市軟件產業主力承載區和軟件人才宜居宜業宜創集聚區,助力深圳打造國際軟件名城。
二、總體目標
到2026年,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啟動區、拓展區建設基本完成,基礎軟件、工業軟件、新興技術軟件、平臺軟件等軟件產業生態初步集聚,基地承載能力、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基地成為全市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區和軟件人才集聚新高地。力爭2024年創建深圳市特色軟件名園,鴻蒙生態產業園建設成效初現,2025年成為深圳市綜合軟件名園,鴻蒙生態產業園基本建成,2026年認定為中國軟件名園,建成鴻蒙生態產業園核心區,為深圳構建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典范和全球數字先鋒新樣板提供關鍵支撐。具體目標如下:
——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力爭到2026年,基地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實現跨越式增長,產業規模達600億元,年均增速15%以上,推動龍華區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規模進入全市前三。規模以上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超150家,新增全市軟件百強企業5家以上,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數量達2家以上。力爭培育不少于10家“專精特新”軟件企業,新增上市企業2家以上。培育若干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的軟件企業和軟件名牌產品。
——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力爭到2026年,基地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領域的自主可控軟件實現突破,新興技術軟件和平臺軟件效益良好,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各類軟件相關的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不少于10個,開源社區、開源代碼安全檢測平臺、軟件測評中心、商用密碼產品檢測中心、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新技術驗證中心、鴻蒙歐拉創新中心或信創攻關基地在內的軟件類公共服務平臺不少于5個,基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軟件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開源生態體系。
——人才引培獲得新成績。力爭到2026年,軟件行業人才形成集聚效應,軟件架構師、測評工程師、開源軟件工程師等軟件高端人才占比不斷提升,軟件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建設鴻蒙+歐拉等若干特色軟件產業學院,全方位推動龍華區企業與高校專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建設軟件人才實訓基地,培養軟件開發測試實用性人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達到新水平。力爭到2026年,基地城市級高品質無線局域網實現“一次認證、無感漫游、智能切換”。5G網絡實現高質量覆蓋,物聯網感知終端數達到200萬,光傳送網(OTN)覆蓋率達到100%,下載速率達到500Mbps、上行速率達到100Mbps。“3T”(即免費享有1T云存儲空間、1T網絡流量、1T學習資料)試點成效突出。構建先進算力基礎設施,力爭智能算力達到1000PFLOPS以上,形成以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為主體、智能超算為特色的算力一張網,實現算力的云邊端統籌供給。
——建成鴻蒙生態產業園核心區。力爭到2026年,引進和培育鴻蒙商用發行版企業、原生應用企業、設備制造企業、軟件外包企業達到100家。推動鴻蒙生態(龍華)創新中心為鴻蒙產業升級賦能,打造鴻蒙人才培養基地,培養鴻蒙人才不少于1000人,建成“產業集中連片布局、基礎設施超前部署、應用場景全域示范,政策紅利集中釋放”鴻蒙生態產業園核心區。
三、空間格局
以北站匯德、匯隆、數創中心ABC、北站壹號、紅山6979等為啟動區,由A、B、C三區組成,重點推進產業聚集,培育服務生態,完善周邊配套,引育一批影響力大、競爭力強的重點軟件企業,為基地建設打好基礎。以華南物流園、華南數字谷、梅林關片區等為拓展區(D區),依托工業軟件企業,打造具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的工業、新興軟件,構建自主可控軟件生態體系。基地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為4個區域,產業分布如下:
A區由匯德、匯隆、北站超核組成,現有產業空間13.9萬平方米,北站超核建成后,產業空間達30.9萬平方米,打造成為平臺軟件產業承載區。依托總部企業、鏈主企業,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平臺軟件、物聯網軟件、應用軟件、游戲軟件等產業生態。
B區由數創中心ABC和北站壹號組成,擁有產業空間37.4萬平方米,重點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工業互聯網、元宇宙、大模型和新興技術平臺軟件。支持軟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建立軟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及軟件人才實訓基地,挖掘一批區塊鏈、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場景。
C區位于紅山6979,擁有產業空間3萬平方米,重點打造關鍵基礎軟件攻關基地。依托重大科研平臺,結合國產數據庫、數據質量系統、數據分析系統,加速大數據高效計算、數據生產即分析、海量數據存儲成本及數據孤島融通等數據庫瓶頸突破,加快推動國產軟件適配工作。
D區位于華南物流園、華南數字谷、梅林關等片區,現有產業空間12萬平方米,華南物流園二次開發完成后,可釋放超90萬平方米空間,梅林關片區未來可釋放超100萬平方米空間,星河開市客環球商業中心等樓宇也將提供充足的優質產業空間。重點布局工業軟件,發展研發設計類和生產制造類等自主可控軟件,打造軟件上市公司總部基地。鼓勵支持裝備制造企業與工業軟件企業共同研發以應用為中心的嵌入式軟件系統。支持工業軟件企業開展基礎工業軟件研發和推廣,突破一批核心技術算法。支持建設鴻蒙軟件產業園,推動鴻蒙原生應用軟件生態發展。聚焦汽車軟件、生成式AI、分布式工業互聯網等產業熱點前沿,打通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引進培育一批科創服務類軟件業上市公司。
四、主要任務
對標中關村軟件園、深圳灣科技生態園、天府軟件園等一流軟件產業園區,學習借鑒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和愛爾蘭國際領先軟件產業集群建設經驗,通過創新驅動、人才牽引、場景支撐、園區建設等舉措,建設國內領先的軟件名園,打造成為鴻蒙生態產業園核心區。
(一)統籌兼顧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度對接現有軟件企業,梯度培育壯大存量企業,精準摸排區外優質企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強化深港產業融合,力爭引進一批國內外優質軟件企業、上市企業,支持企業在我區打造軟件總部基地,形成大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格局。
1.重點培育大型企業。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和各類研究力量,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建設國家、省、市級各類軟件相關的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推動企業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堅持“專精特新”發展,催生一批“獨角獸”企業、行業“小巨人”。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強強聯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種形式實現資源整合有效利用,迅速提升企業規模,爭取更多企業進入“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全國軟件百強企業”等名單。鼓勵企業利用軟件技術、云服務、工業互聯網進行數字化轉型,對工業、服務業企業通過上云成效評定的,按照上云項目費用的30%給予一次性補貼,最高不超過100萬,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資助比例上限統一按50%,每年資助上限提高至200萬元。
2.精心培育中型企業。建立梯度培育機制,扶持一批有潛力、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發展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成為軟件細分領域的核心骨干企業。鼓勵企業進入上市培育庫、儲備庫,精準開展上市輔導服務。支持企業以市場化方式對接融入產業鏈生態,提升企業發展能級。引導同領域企業通過聯合技術攻關、共同投資等方式“抱團”發展。推動基地內存量入駐企業開展產品、生產設備鴻蒙化改造。鼓勵骨干企業剝離軟件業務成立獨立法人公司,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按照企業年營收增量的一定比例,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此項獎勵不可與其他營收增量類獎勵重復享受。對上年度進入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軟件優秀產品名單的企業,按每個優秀產品最高100萬元予以獎勵。
3.創投孵化小微企業。鼓勵企業、高校等多元主體建設孵化器、眾創空間。鼓勵具有豐富管理運營經驗、行業影響力大的優質孵化器、眾創空間運營單位,對孵化載體進行管理服務和品牌輸出。通過建設工業軟件、鴻蒙產業等創新中心為企業提供拎包入住的辦公場所,對入駐且符合條件的優質初創軟件團隊和企業給予3-6個月免租期。
4.做大做強產業增量。依托產業大數據,結合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百強等優質軟件企業榜單與基地空間布局,重點發展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企業和鴻蒙發行版企業,入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發展前景良好的新興技術軟件企業,繁榮軟件產業鏈生態。充分發揮龍華區支持軟件產業發展若干措施支撐力度,開展算力招商和產業集群招商,通過舉辦全球招商大會、1024程序員節、工業軟件大會等活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跟進做好落地服務。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入駐區屬創新型產業用房的首年按照最低3折享受租金優惠;鼓勵市場化運營主體按照優惠價格提供產業空間,入駐非創新型產業用房的軟件企業按照《龍華區支持軟件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給予每平方米最高40元租金補貼。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在龍華區購買或租賃自用產業或辦公用房,首次裝修場地的,按最高每平方米500元的標準,給予不超過裝修實際發生費用最高600萬元的一次性裝修扶持。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在龍華區購置自用辦公用房的,按照每平方米1500元的標準,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國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競爭力百強企業、龍華區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重點招商清單企業在我區落戶,可報請區相關會議專題研究。
(二)引培并舉構建多層次人才梯隊
圍繞軟件產業領軍人才、創新人才、專業人才等,加強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加快特色化軟件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科學合理的軟件人才梯隊。
1.全面加強人才招引力度。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持續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軟件架構師和軟件測試工程師,進一步強化領軍人才集聚優勢。根據現行相關政策,對引進符合數字經濟專項人才條件的軟件領軍人才,可給予最高240萬元獎勵補貼。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培育引進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支撐工具軟件等領域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支持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積極引導香港和國外高校項目團隊在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轉化科技成果。通過舉辦1024程序員節等活動打響數字龍華知名度,支持開展線上招聘會,積極組織本地軟件企業面向世界300強院校開展招聘,以政策吸引全球軟件相關專業畢業生來龍華發展。
2.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人才培養“多元模式”,支持院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新型軟件工程師學院、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引導中職、技工院校面向產業發展需求開設產業學院、訂單班、冠名班。支持校企聯合打造實訓基地,面向在校學生和企業在職人員提供前沿科技知識的理論進修和實操訓練。支持企業、高校、培訓機構等單位建設軟件人才培養基地和鴻蒙產業實訓基地,聯合區域院校、企業,建立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新范式。將符合條件的鴻蒙開發技能人才納入《深圳市龍華區技能人才扶持辦法》支持范圍,給予不少于5萬元獎勵。對在龍華區軟件企業連續工作1年(含)以上的軟件人才,上年度獲得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軟件專業技能證書的,給予最高不超過2萬元一次性獎勵。
3.聚力打造宜居宜業2048人才社區。依托社會化主體推進白石龍社區、紅山社區、清湖社區、清華社區等社區城中村公寓式改造,通過市場化統籌的方式為程序員打造安心、暖心、舒心的人才公寓,實現“拎包入住”,鼓勵市場主體為入駐軟件人才提供優惠價格,打造低成本、高品質人才空間。設置人才書房、程序員驛站和研修室,打造網紅藝術中心、數字書店等廣受年輕人歡迎的休閑業態,為程序員的交流互動和生活娛樂提供更多可能性。重點保障軟件總部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研發人員的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民生訴求。重點解決已納入保障類別的軟件企業人才的住房問題,結合龍華區房源及企業需求,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人才提供保障性住房,對區政府重點引進的關鍵項目,可由區政府相關會議研究審定資助事宜。
(三)開放場景營造多元共享生態體系
堅持構建開放、多元、繁榮的產業生態體系,做好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培育。強化多層次創新載體建設,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開放應用場景,提供軟件企業多領域、全生命周期服務,營造優越的產業發展環境。
1.深化拓展應用場景。開辟1萬平方米以上公共空間,支持企業開放核心應用場景建設公共展廳,打造“AI/鴻蒙+應用場景”展示空間。積極推動政府、區屬國企應用“鴻蒙+歐拉”等生態,圍繞城市物聯感知、應急消防、教育、交通、水利等領域每年評選1-2個鴻蒙原生應用場景優秀示范。鼓勵各街道在城市治理等領域先行先試,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社區工作管理平臺+AI/鴻蒙創新應用示范。推動千行百業運用AI技術與鴻蒙創新應用,加強與企業的供需對接,支持園區和企業開展基礎設施、生產設備、產品鴻蒙化改造,對獲得優秀應用場景標桿評定的企業,給予不超過項目實際投資額50%,最高100萬元獎勵。
2.強化社會公共服務。支持軟件行業相關協會、聯盟等入駐或設立服務點,推動在產業基地內設立區級軟件行業協會、聯盟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提升對軟件行業發展和管理的服務支撐水平。支持建設標準制定、檢驗檢測、資質認證、數據交流、共性技術研發等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為基地企業提供便捷軟件企業評估、軟件著作權登記、商標注冊等服務。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為初創企業提供會計、法律等公共服務。
3.提升金融有效支持。由區屬國有資本牽頭設立規劃總規模10億元的軟件產業政府引導基金,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為軟件企業提供天使投資、股權投資、債務投資、投后增值等多層次服務。支持創新融資方式,通過信貸風險補償、應收賬款抵押、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企業發展。鼓勵銀行及金融機構開發知識產權、政府購買服務協議或研究合同等新型抵質押貸款業務,滿足創新創業軟件企業融資需求。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作用,為軟件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引導金融資本、加大對初創期、成長期軟件企業的投資力度。
4.構建創新產業鏈生態體系。依托深圳北站、華南物流園等片區產業空間,聚焦工業軟件、國產化工具鏈、車載軟件、自主可控基礎軟件和行業大模型,引入生態鏈上下游企業。支持建設軟件開源社區,打造鴻蒙原生應用特色生態園。制定適用、靈活的招商策略,針對南向北向、頭部腰部長尾的鴻蒙產業鏈企業采用分級分類的招商方案。支持設立鴻蒙生態(龍華)創新中心,開展鴻蒙生態方案推廣咨詢、APP檢測、技術適配驗證及人才培育等服務,促進形成協同研發和快速迭代創新生態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體系。對獲得市首版次軟件支持的鴻蒙原生應用按照《龍華區促進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通過鴻蒙原生應用認證,在應用商城達到一定下載量的鴻蒙原生應用,給予開發企業最高200萬元獎勵。支持企業建設、加入開源社區、開源代碼托管平臺等基礎設施,加強開源技術、產品創新。對參與鴻蒙、歐拉等重大開源項目并獲得市級扶持的,按照不超過市級扶持金額的30%給予資助,資助金額最高200萬元。
(四)軟硬結合打造高水平專業園區
重點提升產業基地專業化服務能力,完善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強化運營管理模式,打造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聚高地。
1.全方位提升運營管理軟實力。引進市屬國企或園區品牌運營機構與區屬國企成立專業化的運營團隊,通過平臺建設、品牌運營、產業活動、資質提升等措施,全面強化國企自有物業運營服務能力,實現從物業管理到產業運營管理的全方位提升。探索搭建數字化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研發加計扣除、知識產權申請和授權、榮譽資質申報、軟件檢測、共性技術研發等各類專業服務。建立企業精準服務機制,探索梳理軟件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優質企業、人才團隊、項目成果、金融資本等要素信息,形成跨部門、跨區域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打造高品質、專業化園區服務,構建滿足產業生產、研發、管理等產業功能以及餐飲、休閑、娛樂等生活功能的復合型生態空間。統一設計形象LOGO,提升園區辨識度和影響力,打響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金招牌。支持鴻蒙生態(龍華)創新中心落地,2024-2026年提供不超過6000萬元建設、維護及運營經費和不少于2400平方米空間用于展廳建設、技術服務、生態活動、產業孵化和人才培訓。
2.高標準打造硬件基礎設施。深入對接軟件企業需求,適當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結合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優化提升高樓、地下停車場等室內場景以及交通樞紐、大型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5G網絡質量,打造區域5G精品質量網絡,5G基站新增建設超200個。在基地率先部署升級5G-A基站,建設5G-A網絡規模連片示范區;新升級接入公共無線局域網AP,鼓勵區域wi-fi7等新技術應用升級,實現“一次認證、無感漫游”。
3.推動樓宇智慧化升級改造。鼓勵樓宇運營管理單位積極運用數字孿生、BIM、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推動現有樓宇資源高效利用,實現園區基礎設施信息化、運營管理高效化、功能服務便利化,為建筑樓宇打造滿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集成融合智慧場景應用,打造鴻蒙應用示范園區。對納入市級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項目和評定為區級優秀智慧園區、示范智慧園區的,按照《龍華區工業園區提質增效三年實施方案》給予資助。
4. 重點謀劃建設智能計算中心。統籌區內用能指標,探索異構多元算力的雙棧建設模式,建設人工智能算力運營和調度中心,鏈接區內已有算力資源和邊緣計算數據中心,打造“統籌調度”算力供給體系,逐步實現區內外算力資源統一調度和監控,為軟件等企業提供低延時、低成本算力資源。為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提供支持,通過發放算力券為企業提供補貼,補貼額度不超過企業采購金額的30%,上限不超過300萬。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開發的算法納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境內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清單》的,給予每個算法不超過100萬,每家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獎勵。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實施機制
設立專項推進工作組,構建“統一管理、部門聯動、分工負責、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統籌推進基地建設、招商引資、企業培育、政策扶持、應用示范等重點工作。主動對接上級部門,爭取工信部、省、市在軟件產業政策試點、軟件名城名園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組建軟件和信息技術領域專家庫,定期就產業發展問題提供專業指導和服務。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全面落實國家對軟件產品增值稅、軟件企業所得稅、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創業就業平臺和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聯合相關機構加強面向企業的政策宣貫和咨詢輔導,充分保障軟件企業享受各項財稅優惠政策。根據軟件產業實際發展需求,制定深圳北軟件基地專項支持政策,增加算力相關補貼,重點為軟件人才提供醫療、教育、安居等支持,加大對軟件企業在關鍵技術攻關、骨干企業培育、產品品牌創建、應用場景開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三)加強考核評估
建立健全產業基地發展考核評估機制,以基地發展規劃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指引,按部門分解目標任務,實行長效化、動態化、連續性考核管理,明確各項重點任務關鍵時間節點,定期開展督查督辦。對基地發展進行動態評估,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基地建設及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持續提升基地綜合發展水平。
六、附則
(一)本實施辦法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實行總量控制、自愿申報、政府決策、社會公示,在每年區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總預算內對各類項目實施資助,若各類項目審核資助金額超過項目預算總額,實際資助金額按照比例發放。
(二)同一事項,適用于本措施,同時又適用于龍華區其他扶持政策時,企業可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自主選擇申報,不予重復扶持。
(三)本實施辦法自2024年10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有效期內如遇政策調整,按照最新政策標準執行。
(四)本實施辦法中“以上”“以下”“不超過”等表述未作具體說明的均包括本數。資助金額按萬元計,不為整數時取兩位小數(只舍不入)。
原文鏈接:https://www.szlhq.gov.cn/bmxxgk/jjcjj/zcfg_124209/zcwj_125469/content/post_11576020.html
政策解讀:https://www.szlhq.gov.cn/xxgk/zcfg/zcjd/qnzcjd/content/post_1157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