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主要內容如下。
為全面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和“1310”具體部署,按照市委七屆七次全會工作安排,現就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為深圳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創新之城提供堅強人才支撐,提出如下意見。
一、不唯地域引進人才
1.實施頂尖人才匯聚項目(“頂才匯”)。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高端裝備、海洋、低空經濟、新材料等領域,“一事一議”引進全球頂尖人才,提供事業平臺、科研經費、團隊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攬子“政策包”。強化對重大載體平臺的投入,實行“平臺+團隊”整建制引進首席科學家及團隊成員,健全人才引進全周期服務機制,打造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閉環。
2.實施企業人才匯聚項目(“企才匯”)。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未來產業等領域,突出市場需求導向,分類分檔確定高端緊缺崗位清單,對企業聘用清單內人才給予補貼。聚焦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關鍵領域,大力引進全球拔尖創新人才,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強化“雙招雙引”聯動效應,在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過程中同步匹配人才與產業政策,一體推進、一體落地。
3.實施創業人才匯聚項目(“創才匯”)。打造“熱帶雨林式”的創新創業生態,以項目為牽引,貫通人才和產業、科技、金融政策,助力人才創業提速增效。對高層次人才創辦的企業或領銜的重大項目,在項目落地、科技研發、知識產權、投融資等方面給予一攬子支持。強化創新創業團隊支持,對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重大技術攻關領域人才團隊給予資助。繪制全景式創客空間地圖,讓創業人才一圖速覽全市創業資源分布,及時獲取共享辦公、場租補貼等優惠政策信息。
4.實施青年人才匯聚項目(“青才匯”)。對新引進入戶35歲以下的博士畢業生、境內外知名高校碩士及本科畢業生,分別給予相應生活補貼;各區可結合重點領域和產業發展需要擴增補貼覆蓋范圍;符合條件的外籍和港澳臺青年可同等享受補貼。堅持不唯名、只唯實,在我市科技計劃和人才項目評審中向青年科學家適當傾斜,引導支持其在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加強市區聯動,著力解決青年人才子女入托入學、住房等實際困難,讓其在深圳安身、安心、安業。
5.構建海外引才支持體系。每年分平臺評選一批創新創業人才、青年人才,給予相應獎勵補貼。實施好有關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各區結合產業發展需要,給予高層次人才更大支持。
6.優化海外人才尋聘機制。優化引才伯樂獎,表現突出的給予獎勵。加強“以賽引才”“以會引才”“以才引才”,不斷擴展人才尋聘網絡。
7.打造關鍵領域人才“蓄水池”。支持用人主體采取靈活方式引進青年科技人才,儲備一批未來發展急需人才。
8.強化特聘崗位獎勵支持。穩定支持非競爭性領域重點用人單位通過特聘崗位制度自主評聘引進優秀人才,按標準給予獲聘人才獎勵。優化特聘崗位評聘流程,強化政策預期。
二、不問出身培養人才
9.加快建設戰略人才力量。優化實施杰出人才培養專項,定期遴選若干名具有成長為大師和戰略科學家潛力的培養對象。聚焦“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依托重大項目“揭榜掛帥”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對遴選和培養的國際一流領軍人才及團隊,給予充分科研和經費使用自主權,實施中長期考核。培養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后備力量,動態調整博士后在站生活補貼、出站留深補助。實施優秀科技人才培養項目,按青年項目、優青項目、杰青項目分別給予資助。實施卓越工程師“協同培育”,構建校企深度合作、社會全面參與的深圳特色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在工程類院校實行校企“雙導師制”。實施高技能人才培育激勵專項,支持設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載體,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廣泛開展高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培訓,給予相應資助或補貼。每年評選“鵬城卓越工程師”“鵬城工匠”“技能菁英”,給予相應獎勵或資助,納入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體系。
10.加強人才培養國際交流合作。支持在深高校引進科創類高端前沿課程,同步聯合培養或引進一批高端師資人才隊伍。推進高校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建立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統籌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頭部企業、基金會等力量,設立重點領域專項獎(助)學金。支持深圳零一學院、深圳科創學院等新型人才培養機構探索國際領先的拔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
11.完善重點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努力構建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健全我市人才工作齊抓共管格局,由相關職能部門牽頭設立項目平臺,聚焦產業科技創新、文化藝術創意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落實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要求,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因地制宜通過資格認定、自主評價、專家舉薦、個人自薦、定向配額、競賽選拔等多種方式,每年遴選一批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給予相應資助補貼。允許個人不依托單位自薦參評。
12.實施人才素質提升項目。鼓勵各領域人才積極參加我市急需緊缺崗位相關專業技能培訓和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對取得有關證書的給予補貼支持。鼓勵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科研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在職攻讀重點院校相關專業學科博士學位,對取得學位的發放一次性補貼。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與職稱的互認互通機制,貫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和發展路徑,特別優秀的可突破學歷、年齡、經歷、論文等限制評定職稱。
三、不求所有開發人才
13.打造開放共享的全球用才新模式。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投資機構等在境外建立研發機構。大力引進企業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等分支機構,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14.充分利用境內外智力資源。鼓勵我市各類創新主體與境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等合作,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探索設立概念驗證基金,支持境內外科技人才開展概念驗證活動。
15.實施“圓夢鵬城”項目。圍繞“打造讓人圓夢的城市”目標,堅持“英雄不問出處”“人人皆可成才”理念,設立城市“夢想啟動金”,成立圓夢導師委員會,通過公開招募每年遴選產生一批人才夢想項目,給予夢想啟動金資助,助力人才事業起步、筑夢圓夢,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項目遴選不分行業領域、不論層次高低、不設門檻條件,將深圳打造為各領域人才的向往之地、匯聚之地、圓夢之地。
16.實施項目經理人制改革。創新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圍繞未來前沿產業領域以及有關顛覆性技術領域,開展重大科技攻關,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力爭產出一批國際引領性重大科技成果。
17.創新科技人才評價制度。積極承接國家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試點,建立健全與之相適的崗位聘用、職稱評審、績效考核、表彰獎勵等規章制度。建立創新人才評價新機制,突出能力、實績、貢獻導向,主要以創新成果、發明創造、典型案例等作為評價標準。
18.設立高層次人才綜合評價咨詢委員會。委員由科學技術、哲學社科、文化藝術、教育衛生、金融法律、工程制造等各行業各領域頂尖人才代表組成,為我市開展高層次人才評價出具專業意見,提供指導咨詢。
19.建立高層次人才舉薦制度。向綜合貢獻突出的用人主體,以及成就突出的頂尖人才等,賦予高層次人才舉薦權。被舉薦人才經高層次人才綜合評價咨詢委員會評定后,獲得相應層級的事業支持和服務保障。
20.強化知識產權激勵。提高對高價值發明專利培育的扶持力度,對獲得國家和廣東省專利獎,以及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專利予以獎勵。
21.加強國際組織人才支持。探索在深圳發起成立國際組織,鼓勵全球性科技、人才、經濟組織在深圳設立總部、分支機構或代表機構。加快引進、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發起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為人才團隊和組織活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便利。
四、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22.實施頂尖科學家全權負責制。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允許失敗、寬容失敗,對頂尖科學家賦予其用人權、用財權、用物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內部機構設置權和人才舉薦權。
23.建立境內外高層次人才直認制。對符合條件的境內外高層次人才,在深圳工作可直接認定為本市高層次人才,所屬層級由高層次人才綜合評價咨詢委員會評估后確定。
24.強化柔性用才支持。鼓勵用人單位全球引智,通過兼職、顧問等方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探索制定境外人才為我市工作認定辦法,納入人才政策服務保障范圍。
25.支持保障人才潛心科研。推進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允許高校、科研院所運用自籌經費建立科研人才年金制度。
五、不遺余力服務人才
26.“事業無憂”拓展人才創新創業支持舉措。完善人才創新創業金融支持體系,推動金融機構面向高層次人才及其任職企業打造“人才貸”“人才保”“人才債”相互融合的人才金融鏈條。打造全市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為我市創新創業主體和人才提供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快速獲權、確權、維權一站式綜合服務。組建覆蓋范圍廣、專業能力優的人才服務隊伍,為人才提供政策宣講、資源對接、項目申報等服務。
27.“往來無憂”提升人才出入境便利化水平。按照規定優化深圳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為符合條件的外籍人才辦理R字簽證。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行“一線高度便利出入境”的通關模式。以人才簽證制度為基礎,探索在特定區域內簡化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和工作居留申辦流程。
28.“安居無憂”構建人才住房多元化保障體系。按規定為人才配租或配售保障性住房,擴大配租房源有效供給。對租住非保障性住房的人才,按標準發放租房補貼。出臺人才安家補貼政策。在人才、科技、產業集聚區域建設一批高品質國際化人才社區(小區),實現人才職住平衡。
29.“生活無憂”打造教育養老醫療配套宜居環境。對高層次人才子女申請轉(入)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的,按規定予以保障。為人才父母落戶深圳提供便利。建立高層次人才醫療咨詢服務專員制度,為人才提供醫療咨詢意見和就醫服務保障。鼓勵用人單位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商業醫療保險補貼支持。健全完善高層次人才健康管理制度。
30.“申辦無憂”完善人才政策福利兌現渠道。提高人才政策的知曉度和可觸達性,對符合條件的人才及時定向宣傳推送政策信息,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建設完善“鵬城優才”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建立各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優化人才政策申報流程,探索“即申即享”“免申即享”辦法,提高政策兌現效率,持續優化人才體驗。
新聞鏈接:
深圳不斷增強人才集聚效應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在近期發布的2022年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單上,深圳綜合排名第三,人才吸引力持續提升,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迸發,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數據是最好的說明:如今,深圳各類人才總量突破679萬人、高層次人才2.4萬人、留學回國人員超20萬人。
打造人才高地,塑造創新發展新引擎、新動能、新優勢。近年來,深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為牽引,不斷增強人才集聚效應,從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埃菲·杰曼諾夫到知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一個個享譽世界的科學大咖紛紛加盟深圳,越來越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匯聚鵬城。
今天,是第7個“深圳人才日”。深圳再次以一座城市的名義向人才致敬、為人才喝彩,展現尊才敬才愛才的巨大誠意。
深化改革 為人才發展“破藩籬”
就在今天,深圳新一輪人才政策《關于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式出臺實施,從人才引進、培養、開發、使用、服務等五個方面發力,突出人才引用“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遺余力”的鮮明態度。
領航向、謀布局,近年來,深圳堅持黨管人才,持續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升級人才政策體系,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贏得主動和先機。
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圳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機制,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等,以特區法規確立“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人才工作格局。成立人才研修院,開辦“向黨學創業、向黨學管理”等550多場研修活動,加強人才政治引領。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構筑人才制度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舉。深圳落實中央破“四唯”要求,對市場作用明顯的競爭性領域,建立“創新成果越多、經濟貢獻越大、獎勵補貼越多”的持久激勵機制;對政府主導投入為主的非競爭領域,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等用人主體設置特聘崗位,自主評聘高精尖缺人才。探索實施以用人單位為評價主體的人才評價機制,授權華為、騰訊、比亞迪等91家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累計超過10萬人次。河套合作區更是率先構建“成就制+積分制+舉薦制”國際化人才體系,對國際人才產生強大虹吸效應。通過一項項有力舉措,深圳著力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不久前,一個重磅消息傳來,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巴克利獎,為70年來首位中國籍獲獎者。在來深兩年時間里,薛其坤切實感受到這座城市在人才方面的一些政策和做法是走在前列的。“近年來《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頒布實施,將每年11月1日定為人才日、強化人才配套服務,為城市發展需要的高端人才提供了一站式服務。”薛其坤點贊道。
“筑巢引鳳” 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有鳳來棲,枝繁葉茂。在2022年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科研女神”顏寧用了“歸去來兮”四個字作為演講的主題,宣布了自己回國擔任深圳醫學科學院首任院長的消息。
今年3月,顏寧在深圳有了新身份——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這位全球頂尖生物學家正在深圳一步步實現自己的下一個夢想:把所學所感傳遞給更多人、幫助更多人、扶持更多人。
深圳著力構建面向創新高端人才的“引鳳筑巢”機制,為頂尖人才干事創業搭建平臺、構建生態,先后掛牌成立13家諾貝爾獎(圖靈獎)科學家實驗室,引進菲爾茲獎獲得者埃菲·杰曼諾夫創設深圳國際數學中心。
除了“引鳳筑巢”,“筑巢引鳳”也持續發力,深圳近年來大力建設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高端科技服務平臺,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系統,依托創新平臺吸引和培育人才。
南方科技大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南方科技大學成立之初,即面向全球公開遴選校長,先后選聘朱清時、陳十一、薛其坤等院士擔任校長,推動學校不斷走上發展快車道,用10年左右時間快速集聚了一批海內外高水平人才,60%以上具有世界排名前100大學的工作或學習經歷,特別是2022年南方科技大學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建設高校,成為創建時間最短、全國最年輕的“雙一流”大學之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如今,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鵬城實驗室等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加速推進,創新平臺吸引和培育頂尖高端人才能力顯著增強。全市創新載體超3200家,吸引和培養各類人才超過100萬人。
讓人欣喜的是, 這邊廂,深圳聘請高端人才擔任“人才大使”,開展“百名海外博士深圳行”活動,每年舉辦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GIFT)、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充分發揮以才引才、以會引才、以賽引才作用。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通過以才引才,80%以上高級職稱員工從海外引進。
那邊廂,人才鏈積極賦能創新鏈、產業鏈。深圳建立深圳零一學院、深圳科創學院,培養交叉學科基礎研究創新人才和拔尖創業人才,助力實現科學創新“從0到1”和產品創新“從1到100”的突破。創造性提出“樓上”創新、“樓下”創業模式,將實驗室和孵化器放在同一棟樓,建立“科研-轉化-產業”的全鏈條企業培育模式,培育了一批與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市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為初創期、種子期人才創業項目提供金融支持,首期基金已投31億元,投資項目近200個。
優化環境 讓人才與城市“相向行”
從這本書開始愛上深圳!7月21日晚,在深圳人才公園舉行的《深愛你 圳等你》新書發布活動備受關注。活動發布了城市人才政策咨詢“一本通”圖書《深愛你 圳等你》,推出了“人才深林”人才資訊綜合服務平臺和人才資訊大模型。
這本新書,既是一幅“城市肖像畫”,也是一張“城市導覽圖”;這個新平臺,以“人才視角”高效集成在深就業創業、生活休閑相關的全景資訊,點點滴滴聚焦精準服務,著力營造人才向心、安心、歸心的良好環境。
近年來,深圳立足于向世界講好深圳人才故事,以特區立法形式在全國首設人才日,建成全國首個人才主題公園,推出《深圳腳步》等人才主題宣傳片,營造禮遇人才的城市氛圍。同時,持續完善“鵬城優才卡”服務體系,人才憑卡可直接辦理23項便利服務,完善高層次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建設前海國際人才港,發布全國首個國際人才街區地方標準,不斷優化讓人才近悅遠來的服務生態。
“深愛人才,圳等您來”,這句在深圳耳熟能詳的口號,正沉淀為一個個亮眼的現實。正如埃菲·杰曼諾夫感慨的那樣:“政府對人才的支持力度是深圳多樣化和全球化的原因。我從沒見過哪座城市擁有像深圳一樣的支持力度!”
深圳稅務以“強優鑄”為理念建設稅收現代化人才高地
人盡其才,則百事興。在第七個“深圳人才日”到來之際,深圳市稅務局專門召開“深圳稅務先行先試 打造灣區人才高地”交流座談會,積極營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關愛人才的濃厚氛圍,全力支撐稅收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深圳市稅務局堅持“鏈條化”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涵蓋干部職工職業生涯全周期的高階版人才培養計劃。全系統干部平均年齡38.9歲,領軍人才43人,“三師”及高端證書人才占比達20%以上,人才數量和質量在全國稅務系統均名列前茅;人才隊伍先后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省部級以上表彰和榮譽32項。
此次交流會上,深圳市稅務局分享了近年來市區兩級在組織人事、人才培育、干部選拔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新入職干部代表分享自己以大學生身份參加暑期實習,并與稅務部門實現“雙向奔赴”的難忘經歷;專業團隊代表展現了稅務干部在相關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練兵比武優勝個人和“歷練”、外派干部代表講述了鍛煉成長心路歷程;跨區選任和新提拔干部代表分享了適應新角色、投入新工作的思索感悟,紛紛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展現了深稅干部隊伍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據悉,深圳市稅務局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持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尤其重點謀劃實施了“強基礎、優培育、鑄英才”的“強優鑄”計劃,逐漸形成一套體系完整、特色鮮明的“選育用管”做法,初步打造了適應“城市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支撐體系。
深圳市稅務局人事處負責人介紹,該局堅持抓牢抓好“選育用管”工作,從選人、育人、用人、管人,全鏈條培養稅務干部和人才隊伍。聚焦“招什么人”,明確以稅收改革發展所需的緊缺型人才為選人靶向;聚焦“怎么招人”,在全國黨政部門中開招錄宣講之先河,拓寬引才渠道;實施“啟航培訓”“揚帆計劃”“歷練工程”等項目,進一步優化年輕干部培養路徑,加強人才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組建國際化稅收尖兵“語稅人”、以稅咨政“析稅人”、專業化“律稅人”、攻堅智慧稅務“智稅人”專業團隊,充分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促進人才隊伍各得其所、各盡其才。深圳市稅務局還創新制定了加強“灰色地帶”管理、強化“八小時之外”監督、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三項制度,營造崇廉拒腐、嚴管厚愛的氛圍。
“語稅人”團隊的蔡育新作為科級干部跨區選任代表,講述了“強優鑄”行動開展以來的諸多感受:“‘強優鑄’行動,讓我收獲了舞臺、提升了能力,切實感受到身邊的年輕干部都‘動起來’‘活起來’‘干起來’。”
從香港中文大學實習生到深稅人的身份轉變,讓今年新錄用公務員陳怡心感慨頗深:“深圳稅務營造了豐富多樣的實習生態,讓廣大學子有機會成為稅務‘體驗官’。入職以來,我們沉浸式地體驗到深稅對青年干部的全鏈條培養,激勵我們不斷向優秀看齊,勇于擔當、敢于沖鋒、甘于奉獻。”
深圳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郭曉林表示,深圳稅務將進一步總結好、運用好人才建設工作規律,把握好事業和人才、培養和使用、專才和博學、嚴管和厚愛等關系,持續深化“強優鑄”計劃,齊心協力營造識才、愛才、用才的環境,聚才聚智加快打造“城市局”稅收現代化建設范式,在稅收改革實踐的征程中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原文鏈接:http://www.sz.gov.cn/cn/ydmh/zwdt/content/post_1092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