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Con全球軟件質量效能大會完美落幕
——揭示數智時代軟件行業的新趨勢
5月12日至13日,由QECon組委會和深圳市軟件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QECon全球軟件質量&效能大會在深圳灣萬麗酒店成功召開。本次大會規模宏大,線下吸引了1000多名行業專家和從業者參會,同時線上更有1萬多人次參與其中。
本次大會主題定位“數生智慧,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深入探討軟件行業在大模型時代的質量和效能如何借力發展。來自頭部大廠的72位技術專家和1000多位現場與會者共同分享了數智化時代軟件研發的發展方向。大會涵蓋了AI賦能測試、效能度量和可視化、OPPO智能測試探索、前端專項測試、低代碼實踐、用戶體驗、DevSecOps、云原生下的DevOps等18個垂直專題論壇,內容全面覆蓋軟件行業的熱點主題和最新技術方法。作為本次大會的重頭戲,主論壇三大主題演講和一場圓桌對話吸引了眾多行業專家的關注。
開場致辭由深圳市軟件行業協會秘書長鄭飛先生發表,他在致辭中指出,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軟件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呼吁軟件企業應該積極采取一些措施來應對當前的沖擊和挑戰,做到與時代共舞。
隨后開場第一個演講由QECon大會發起人、“軟件工程3.0”定義者朱少民先生分享了關于“軟件工程3.0之下的質量與效能”的主題。他認為,當GPT一類大模型發布之后,軟件工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出現軟件新范式:模型驅動開發、模型驅動運維,未來軟件的形態將是“軟件即模型(SaaM)”,在大模型底座上軟件效能和質量將得到極大地提升,演講最后,發布了SE3.0宣言: “人機交互智能勝于研發人員個體能力”、“業務和研發過程數據勝于流程和工具”、“可產生代碼的模型勝于程序代碼”、“提出好的問題勝于解決問題”。
SE3.0軟件開發新范式
接下來,騰訊Tech Lead、騰訊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茹炳晟先生分享了“替代還是共生?LLM時代的軟件研發的機遇與進化”的主題。他指出,隨著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技術的迅猛發展,為軟件研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發表經典語錄:替代的是碼農,共生的是工程師。
LLM大語言模型對于軟件研發,什么變了?
LLM大語言模型對于軟件研發,什么沒變?
此外,華為 AI算法科學家、華為云DevAI Lab負責人馬宇馳先生分享了“華為代碼大模型的方案與應用”的主題,演講中深入探討了AIGC for SE的業界洞察,以及代碼大模型的關鍵問題與技術挑戰。
代碼大模型的關鍵問題與技術挑戰
新時代軟件研發
最后,本次大會還舉行了一場圓桌對話,主題為“軟件企業如何借力大模型?”,主持人朱少民老師和三位對話嘉賓分別從不同角度分享了他們的觀點和實踐經驗。茹炳晟先生談到了LLM時代的軟件研發機遇和進化,指出大模型已經成為軟件研發中的重要手段,可以幫助軟件開發者更加高效地開發出高質量的軟件產品。路寧先生則分享了大型互聯網企業在大模型應用中的實踐案例,馬宇馳先生則從華為代碼大模型的方案和應用方面進行了深入解析,并分享了華為在大模型應用中取得的經驗和成果。討論環節中,他們強調大模型雖然是提高軟件質量和效能的重要手段,但是要充分考慮到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資源狀況,制定出合適的落地路線圖、應用方案和實施策略。
在本次QECon全球軟件質量效能大會上,與會者們深入探討了數值化時代軟件行業的發展趨勢,分享了最新的技術和方法實踐,對于推動軟件行業的質量和效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會議不僅為行業專業人士提供了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也促進了軟件行業各領域的創新和發展,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微薄之力。從人機交互智能、業務和研發過程數據、可產生代碼的模型到提出好的問題,與會者們圍繞著軟件工程3.0的宣言,積極探索和研究軟件質量與效能提升的新途徑和方法,為行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期待未來QECon大會的繼續舉辦,為行業發展和創新搭建更加廣闊的交流平臺,注入新的活力。
特別感謝QECon技術委員會、論壇出品人、演講嘉賓的大力支持和貢獻,以及合作伙伴的鼎力共創,他們是:龍測科技、Eolink、OPPO、數澈軟件Seal、ONES、Jfrog,掌動智能、捷科、霍格沃茲 、Incredibuild 、騰訊TAPD、異步社區、CSDN社區、清華大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測試窩等,QECon深圳站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各個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努力,共同帶來一場高品質的技術盛宴。
以下是來自大會現場的采訪報道,感謝媒體伙伴:廣東廣播電視臺,鳳凰網,和CSDN的支持。